2024年05月05日 23:11:01
    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工艺美术家网 --中国最大工艺美术门户网站 >>艺术知识 >> 书法
    1. 《颜勤礼碑》及其笔法(1)
    2.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颜真卿(709—785),京兆万年人,字清臣,唐玄宗开元中进士,曾任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后,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又称“颜鲁公”。 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变古创新、自成一格,人称“颜体”。他的书法传世作品很多,在此向大家介绍的是其71岁撰文并书写的楷书作品《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督府长史与护军颜君神道 [详细...]
    1. 怎样临习索靖《月仪帖》(1~15节)
    2. 《月仪帖》传为西晋书法家索靖所书,是章草名帖。我们今天见到的是《邻苏园法帖》拓本(左图为拓本局部),纵32厘米。《月仪帖》为书信文例,按月令书写。但传至今日,该拓本已缺四至六月,计18页。 索靖(239-303),字幼安,张芝之姊孙,敦煌(今属甘肃)人,官历尚书郎、酒泉太守等。因曾为征西司马,故人称“索征西”。年轻时就洛阳太学,为“敦煌五龙”之一,博通经史。与潘岳、顾荣等同僚一道,为时人所尊敬。迎讨河间王颐安之乱时受伤而卒,封安乐亭侯,谥曰庄。 索靖擅章草书,传张芝法,险峻坚劲。其章草书,自名曰“银钩趸尾”。时人云:“精熟至极,索不及张;妙有余姿,张不及索。”传索靖有《出师颂》、《载妖》、《七月》等帖,并著有书论《草书状》—篇 [详细...]
    1. 传统书法价值的再发现
    2. 年近八旬的----黄济云书法展观后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黄济云先生日前来京办展。我作为黄先生的学生,虽然近些年对笔墨不再深究,但在工作和研究过程中,特别是在需要认定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科技与人文的复杂关系时,我非常真切地感觉到黄老师对我的影响。我清楚地记得,我在向黄老师请教之初,他不仅根据我的特点选定临摹《张迁碑》为书法入门基础,而且教以《素书》为文化修养基础。“推古验今,所以不惑”,现在回头再看,传统仍然成为中国从现在走向未来的基础资源。以此来看这次书展的意义,我以为当是30年之后,中国传统书法价值的再发现。 以风格而论,黄济云先生属于传统书家,他在1979年举办的全国群众书法赛中以小楷体获得一等奖,当时的批语中有“运笔轻灵、别具一格”的评论。我拜师以后,只觉得黄老师的字好,并不太了解上述 [详细...]
    1. 中国书法[元代书法]
    2. 元代对书法的重视不亚于前代,书法得到一定的发 展。据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记载,元代书法家达300余 人,其中以赵孟、鲜于枢、康里等成就最为突出。 元代书法,在至元以前多受金代影响,继承颜真卿 和苏轼、米芾的余绪,善书者虽不少,但成就不十分显著。大德至延间赵孟、鲜于枢等人崛起,提倡广泛师法古人名迹,特别强调直接取资晋、唐,轻视南宋的 近体。他们身体力行,对古代诸大家的名迹进行广泛的 探索和认真的临学,在学习古人的传统基础上“托古改制”,使晋、唐的传统法度得以恢复和发展,扭转了南 宋以来由于士大夫多“趋时贵书”形成的所谓“恶札流 饰”的积习,开启了元代的书法风格。因此,赵孟、鲜 于枢被称为元代书坛的“巨擘”。 赵孟擅长篆、隶、楷、行、草诸体, [详细...]
    1. 楷书的基本点画——点
    2. 点,是形态上最小的笔画,但它却包括起笔、行笔、收笔三个完整的过程。点的形态很多,最为常见的有方圆、长短之别,藏锋、露锋之异,左倾、右侧之殊等等。古人非常重视“点”,“倘一点失所,犹美人之眇一目”,可见写好一个点画的重要。任何——个笔画。均可看作是点的延伸。在历代楷书法帖中,它们往往因其所处的位置的不同和书家风格的各异而呈现许多细微差别,这里择要介绍点画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变化。   1.方点及其用笔   方点在外观形态-—亡现出棱角,精神外耀。它的用笔通常是逆锋人笔——折锋顿笔——回锋收笔。如此便写成逆入方点(见下图a)。   如果以折锋人笔——顿笔右下—&mda [详细...]
    1. 谈谈怎样把握字的重心
    2. 学习书法,常常提到“重心”这个概念,字的重心就是整个字的分量的中心点。写字时把字的重心把握准了,写出的字才不会上歪下斜,左偏右倒,而显得平正。唐孙过庭《书谱》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可见,如何把握好字的重心,对初学 书法者很重要。但是,中国的汉字千姿百态,复杂多变,有些字的重心比较明显,如“十”、“田” 等,有些字的重心却很难把握,如“飞、乃”等。为了使初学者很快地学会掌握字的重心,下面笔者把汉字分成独体、上下、左右三类,举例加以说明。 一、独体字的重心 独体字是由基本笔画直接构成的,在所有的汉字中,独体字占的比例虽然不是很多,但是它是构成众多的合体字的结构单位。因此,熟悉掌握独体字的重心 [详细...]
    1. 撰写对联应合规矩
    2. 有许多书法爱好者不甘心总录前人旧作,时有自撰联语。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未入此道。本文仅以读者的一副书联来稿“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为例,说明对联撰写之初阶。 对联是我国语言文字的一种特定形式,由汉语决定其种种规则。对联的第一条规则要上联末字用仄声(上、去、入声)字,下联末字要平声(阴平、阳平,即现代汉语拼音的一、二声)字。读者此联符合这一规则无误,“大”是仄声,“宽”是平声。对联第二条规则是上下联中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互换。读者此联上联的第二字“中”和第四字“坤”皆为平声,而第一字、第三字则也是平声,虽然第一、三字可不论,但连用四个平声,未有抑扬音调变化,因而不妥。第三条规则是上下联第二、四、六字平仄要相反。读者此联的上联 [详细...]
    1. 题字的艺术
    2. 中国画是一门综合艺术。画毕,题字的位置,字数的多少,字体的要求,文字的内容,都需斟酌、慎重。一幅画的空白处,不一定是题字的最佳位置,繁密处也绝不是不可落笔;不宜长题时,最好的题句也只能割爱,甚至写个穷款;应该长题的,就要想方设法加足为止。据说吴昌硕和潘天寿两大师在题字前,要把完成的作品悬挂墙上,仔细推敲,然后才下笔题之。齐白石有幅长条立轴,下端画水墨小鸡两只,左上角仅题“白石老人”四字,中间一大片空白,显得章法奇特,情趣妙生;潘天寿之作,常见一题再题,也是出于画面布局的需要而为之的。所以,他们的作品,各方面颇为完整,无可挑剔。 苏州吴湖帆和蜀人张大千为密友,他们对画面的处理有相同的观点,认为有些绘画画得还可以,可惜一题字就糟了,由于位置不当,往往破坏了画面,这是因为有些作者看问题孤立了,没有意识到题字盖章对画面整体感 [详细...]
    1. 对临要注意什么
    2. 对临一定要注意看一字写一字,不可看一笔写一笔。因此必须先经“格临”,熟悉了帖字的间架结构,然后才可“对临”。 [详细...]
    1. 兰亭序的基本风格
    2.   关于王羲之书法的基本风格,历来都有定评。虽说象《兰亭序》这样的剧迹其可靠程度 尚有疑问,但对大王书风的继往开来之功,却是无人能予以否定的。《兰亭序》在真伪方面的争执,并不影响它是一本极优秀的学习范本,学习行书以它作为门径颇可收便捷快速之效。 与汉、西晋的其它书法作品相比,《兰亭序》书风的最明显特征即是它的用笔细腻和结 构多变,大王以前的墨迹如陆机《平复帖》,吴皇象《急就章》古拙可爱,平和淡怡,颇见 内敛之功,但无清雅之巧。存世汉简中倒不乏笔画跌宕纵肆、变化丰富的作品,但在结构上 又相对飘散而乏丽趣。王羲之的功劳即在于他把自然的书风引向一个较为精练但又注重技巧 华美特征的格局,从而确立了书法艺术强调对审美的主动把握这一时代的基调。在他以前, 人们对此是不够重视的。 强 [详细...]
    1. 楷书教程-书写姿势与执笔方法
    2. 学书者首先应摆好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这不仅关系到今后能否练好字,而且关系到书写者的身体健康。 一、书写姿势 毛笔的书写姿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坐书姿势,一是立书姿势。前者主要在书写字径不大的字和幅面不大的作品时采用,后者一般用于书写字径较大的字和大幅作品时采用。 (一)坐书姿势 正确的坐书姿势,可以概括为八个字: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1.臂开 关键是两臂自然撑开,大小臂夹角至90°以外,使指、腕、肘、肩四关节能轻松和谐地配合,身体的力量可以畅通地传到笔尖; 2.身直 要做到以上要求,身子就要尽量坐正、坐直。胸口离桌沿的距离约在3寸左右(根据所写字的大小适当调节距离的远近)。不可紧贴桌面或弯腰驼背; 3.头正 头部端正,略向前俯。不能歪斜,以保证视角的适度,眼睛与纸面距 [详细...]
    1. 墨的使用方法 
    2.   以清水逐渐加入:   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杂质,则磨出来的墨就不纯了。至于加水,最先不宜过多,以免将墨浸软,或墨汁四溅,以逐渐加入为宜。   墨正:   柳公权有所谓的「笔正」,磨墨也是如此,心正墨亦正,墨若不正偏斜,既不雅观,磨出的墨也不均匀。   力匀而急缓适中:   磨墨时用力过轻过重,太急太缓,墨汁皆必粗而不匀。用力过轻,速度太缓,浪费时间且墨浮;用力过重,速度过急,则墨粗而生沬,色亦无光。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指按推用力」,轻重有节,切莫太急。   浓度适中:   这里要先澄清一下,即使是董其昌的淡笔,也是用浓墨写的,差别是在蘸墨的多寡,而不是墨的浓淡。如果墨汁含水过多,笔一下到纸上便迅速扩散,形成一团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墨团,怎么有笔画可言?但也别矫枉过正了,拿浓到像半凝果冻的墨来写 [详细...]
    1. 边 款 艺 术
    2. 边款艺术是整个篆刻艺术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所谓边款,一般泛指刻于印侧或印背的文字、题记。它起源于隋唐。当时制印部门的工匠,只是在一些官印周围刻上制印年记、编号和释文等内容,虽然还称不上艺术,但已形成了边款艺术的雏形。正是有了这些简短而又草率的原始边款,后来明清乃至当今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边款艺术才得以发展起来。 边款艺术的发展与石质印材的发现、应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隋唐宋元时期,官印边款之所以文字简短,可能所用质地坚硬的金、玉等印材有关,与当时印章仍以实有关。而随着印章至明清时已发展成了一种艺术品t艺术性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可以这样认为:边款艺术几乎是与流派印章的兴起步的。明代的文彭、何震在这一领域内是杰出的拓贵了邓石如、丁敬之后,历代篆刻家在边款创作中以用刀风格及种类的变化而各显神通。这一时期的边款风书水准之高,堪 [详细...]
    1. 甲骨文与金文
    2. 最早的文字出现于商代。 当时人们尊尚鬼神,遇事占卜。他们把卜辞刻在龟甲和兽骨的平坦面上,涂上红色标示吉利,黑色标示凶险。这些文字都是用刀刻上去的,大字约一寸见方,小字如谷粒,或繁或简,非常精致。 它们经过几千年的沉睡,直到清代光绪二十五年(1899)才被发现。发现地是河南省安阳城西北五里处的一个村子,那里是当年殷商(第二十代国君盘庚)的故都。由于洹水决堤,冲出许多甲骨,人们以为是龙骨,用来当药材治病。翌年,一个叫王懿荣的商人对这些甲骨发生了兴趣,他赶到河南收集了许多,带回去研究。后来,刘鄂又继续收集,达到五千多块。于是,便有一些学者将其定名为“甲骨文”。 古文字学家对十万余片中的文字进行研究,发现骨甲文字的结构已由独体走向合体,有了形声字,已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了。在四千六百多个甲 [详细...]
    1. 书法,中国美术之魂
    2.  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其中,唯有中国书法,具有最悠久的历史,传播得最为广泛,同民族文化保持着最密切的关系。   书法,看似十分简易,仿佛凡会书写汉字的人都可以参与,能使用毛笔在宣纸上书写汉字,似乎就成了书法家。其实不然。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是玄妙而艰深的。写汉字容易,真的走进书法艺术境界的书法家并不是很多的。   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了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 [详细...]
    1. 书法与美学
    2. 一、书法美的表现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书法艺术以实用的文字来体现,是否有神韵、有美感,是欣赏书法最基本应注意的。书法美的表现,不外有“实”与“虚”两个方面,即“形质”与“性情”两大方面。 1、“实”(形质)方面:“实”(形质)方面是有形、可见的。就是外在形态;主要从线条与间架结构上去鉴赏;它包括用笔、结构、章法等内容;用笔有迟急、起伏、曲折之分,笔锋有正侧、藏露之别,笔画形 态有方有圆,还要讲求笔力与笔势;结构有奇正、疏密、违和等法理;章法有宾主、虚实、避就 、气脉连贯和行列形式等表现方法。三者之间既区别又 [详细...]
    1. 书法与文学
    2. 一、书法与文学在创作途径上的关系: 被称为中国艺术瑰宝的“书法”和“文学”有相通之处。书法和文学艺术虽然分属两个范畴,但就创作途径而言,书法和文学都是通过“字”作为创作载体的艺术,“字”的结构和含义,是书法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和文学用“字”作为载体,共同传递着不同 的理念和感受。书法是以一种视觉美来展示一种神韵、一种心境;而文学是用内容来反映一种思 想、一种观念。一个通过“字”的结构表现美,一个通过“字”的含义表达美,但二者在创作主旨、风格、法度、结构、艺术手法等方面都具有相通之处,二者都通过笔墨表达作者所思所感, 因而在传递美的同时,也具有教化 [详细...]
    1. 朱熹书法艺术思想简论
    2.  长期以来,朱熹总是以一个思想家形象出现于世人面前,而对于他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却仅有少数人进行过研究。其实,在中国封建社会“尚通学、出通人”教育体制的造就下,朱熹同欧阳修、王安石、蔡襄等人一样,不仅通晓诗、词、文、史、哲,而且对于书法、绘画的创作和鉴赏也达到了上乘的境界。朱熹做为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上继孔子之后最具影响力的学术通人,他的学术思想涵盖哲学、政治、经济、教育、历史、文化等多方面领域,代表整个封建社会后半期学术文化的最高成就而影响及于东南亚各国。他的书法同样享有盛名,并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自幼跟随父亲朱松及“武夷三先生”刘子翚、刘勉之、胡宪学书法,先后临习曹孟德、颜真卿、王安石等人的书帖。一生临池不辍,精益求精,因而有“汉魏风骨”、“韵度润逸&rdq [详细...]
    1. 关于中国书法在西方传播的若干问题
    2. 中国书法以其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与汉语的共生、变化无穷而又精妙人微的图像系统、典型的意义生成机制等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激发人们思想与灵感的源泉。   在今天这样一个日益完备的信息社会中,任何民族的优秀传统都不只是一个民族的财富,例如中国书法,它必然要传播到世界,在人们的关心和培育下,最终成为全人类的传统。然而,文化的传播又是极为复杂的现象,它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同时还需要耐心——某些领域便需要若干世纪默默的耕耘。像书法这样一种与汉语言深深契合的艺术,可以说,对它的把握便是对中国文化核心的把握,对于今天的中国学者来说,这也是非常困难的工作,更不用说处于另一文化中的人们了。 谈到西方人与书法的关系,我总忘不了贡布里希讲过的一件事。一位妇女问韦利(Arthur Waley) [详细...]
    1. 文彦博及其书法
    2.  文彦博生活的时代,是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主要体现在这时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人物,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苏舜钦、沈括、王安石、曾巩以及周敦颐、包拯、狄青等。历史事件以王安石变法为人瞩目。《资治通鉴》也在元丰七年修成。文彦博作为一位政治家,又寿至92岁,历仁、英、神、哲四朝,前后任事约五十年,在政治舞台上渡过了他那漫长、变幻不定的人生。   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天圣进士。曾封潞国公,位至宰相、太师。可谓官高爵显。他的仕途并不平坦,曾几起几落,这恰恰说明他不是一个碌碌无为之辈。庆历七年(1047),文彦博任枢密副使,平息了王则起义,并将之擒获,文彦博以功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这是文彦博政治道路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宋嘉祐元年,文彦博与富弼同为宰相。三年(1058),文彦博被罢相,后又被重 [详细...]
    1. 中国书法简史
    2.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虽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 [详细...]
    1. 书法知识
    2. 院体 【院体】书法术语。宋太祖时曾置御书院,书院成员都是学习王義之的字,以用于书写当时朝廷的各种文告敕令。这种字,体轻势弱,多呆板无神,了无高韵,人称“院体”。后来,人们不管其书者为谁,书为何体,凡无骨力、无神韵的书法皆被人称为“院体”。故这一书法术语。用以对书法气格的品评,一般含有贬意。 钩填 【钩填】书法术语。复制法书的一种方法。以较透明的纸蒙在法书上,先以细笔双勾,后用墨廓填故称。亦称“双勾廊填”。南宋姜夔《续书谱》谓:“双勾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得肥瘦之本体。” 法帖 【法帖】亦称“帖”。指古代名人的墨迹,摹刻在石版或木板上的法书及其拓本;称 [详细...]
    1. 由宋元上追晋唐的明代书法
    2. 明代自朱元璋崛起草莽。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至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检自缢煤山,历二百七十七年。在这近三个世纪中,朝廷诸皇帝都很喜欢书法。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即着手文治,诏求四方善书之士,充实宫廷,缮写诏令文书等。明代帝王如仁宗,宣宗也极爱书法,尤其喜摹“兰亭”,神宗自幼工书,不离王献之的《鸭头丸帖》,虞世南临写的《乐毅传》和米芾的《文赋》。所以,朝野士大夫重视帖学,皆喜欢姿态雅丽的楷书,行书,几乎完全继承了赵孟俯的格调。   明代象宋代一样也是帖学大盛的一代。法帖传刻十分活跃。其中著名的有常姓翻刻《淳化阁帖》于泉州的《泉州帖》;董其昌刻的《戏鸿堂帖》;文征明刻的《停云馆帖》;华东沙刻《真赏斋帖》;陈眉公刻苏东坡书为《晚香堂帖》等。其中《真赏斋帖》可谓明代法帖的代表。《停云馆帖》收有从晋至明历代名家的墨宝,可谓从帖之大 [详细...]
    1. 帖学大行的宋代书法
    2.  北周衰微之际,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自立为帝,建立赵宋王朝。半个世纪的五代十国分裂混乱局面至此结束,国家复归统一。从公元960 年至 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著摹刻禁中,厘为十卷,这就是《淳化阁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所以宋初的书法,是宗“二王”的。此后《绛帖》、《潭帖》等,多从《淳化阁帖》翻刻。这种辗转传刻的帖,与原迹差别就会越后越大。所以同是宗王从帖,宋人远逊唐人。所以一些评家以为帖学大行,书道就衰微了。这是宋代书法不景气的原因之一。其次如米芾《书史》所指出的“趋时贵书”也造成了宋代书法每况愈下。米芾分析说:“李宗锷主文既久, [详细...]
    1. 书学鼎盛的唐代书法
    2.  唐朝的建立结束了西晋以来近三百年的动乱局面,国初二十年形成了文治武功的“贞观之治”,此后从武则天到唐玄宗开元时期更是呈现出超越两汉的空前兴盛气象。   唐代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文化的最高峰,可谓“书至初唐而极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著名碑刻:   龙藏寺碑   亦称《正定府龙兴寺碑》,立 [详细...]
    1. 为中国书法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
    2.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发现的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符号但许多文字学家认为,它们还不是文字,只是对原始文字的产生起了引发的作用。大多数文字学家认为“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并在“夏商之际(约在公元前 17 世纪)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 的甲骨文和金文。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 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 [详细...]
    1. 中国书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2. 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由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日本朝日新闻社、日中友好会馆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现代书法20人展暨第46届日本现代书法20人展》将于今年4月24日至5月7日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展出。此展于今年1月18日至24日已在日本成功举办。我有幸和参展的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刘炳森等一起去日本参加了这次展览的开幕式,在同日本书法家进行的深入交谈中,我们深感日本书法家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有其独到的理解,而他们创作心态的宁静,也与中国书法界一些人的浮躁心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何使具有悠久历史的我国书法艺术瑰宝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进一步发扬光大,这是我们一行人一路在思考的共同问题。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是书法艺术发展的根本问题 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个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也就是对中国的书法 [详细...]
    1. 书法是一种美得创造
    2. 中国的书法历史悠久,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它凝聚了自然之灵气,它是美的创造,它是心灵的艺术。大自然里的一切,充满了生命运动的节奏;而古今的书法家们,不断从大自然中寻求灵感,创造书法之美,抒发心中情感,形成了中国书法独特的美学特征。中国的书法不仅实用、还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书法有益于养心,更是为古今人士所津津乐道。 中国的书法,它是心灵的艺术。所以杰出的书法家,他写字不是仅仅用手写,是同时用他的心在写,而且只有他是用心在写,他这个书法作品才具有很强的魅力,这也是我觉得中国书法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字的外形属于形式美,那么真正的书法,它是要和人的精神相通,是要表达人的一种情感,才是它的魅力所在。 书法是一种美的创造,因为你仅仅有一种感情,了解自然的生命节奏,但还不能成为书法作品。书法作品必须是一种美的创造,就是讲中国的书法美的 [详细...]
    1. 丝网印刷书法作品制作方法揭秘
    2. 人们对书画的收藏和鉴赏渐感兴趣,对于古画、名画及书法真品尤为酷爱。但是,真品往往仅此一件,其价格昂贵,少则上千元,多则几十万元。究竟怎样才能满足人们这一欲望呢?只有采用高科技手段即在宣纸上网印出高质量、高品位的仿真书画艺术品。可批量网印书画其价格比原作低1/10~1/100,令人惊喜的质量与价格会让爱好者怦然心动。 丝网印刷的特点之一是“墨层厚”,因此,网印书法是最适合的,浓淡部位多制几块网版,便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网印书法工艺步骤如下: 1.黑稿来源 ①书刊印刷品的书法,可送到印刷厂加工出阳图胶片。 ②印刷品书法小样,可采用放大尺工具来放大,或者采用“九宫格”按比例要求来放大,无书法功底的人使用九宫格也能准确放大书法字体。 ③ [详细...]
    1. 三国时期的书法与绘画
    2. (1)书法方块形的汉字,与其他用拼音字母构成的文字大有区别,汉字本身即是一种艺术,故郭沫若认为“中国的文字,在殷代便具有艺术的风味。殷代的甲骨文和殷周金文,有好些作品都异常美观。”据学者研究,甲骨文上面的字系先用毛笔书写,然后镌刻,刻时先直后横,而且在笔划上涂以朱墨颜色,其目的显然是为了让字迹鲜艳悦目。经周、秦、西汉长期演进,至东汉时出现了不少的书法大家。三国时虽戎马倥偬,书法人才仍有增不减。拿曹操来说,史称:“汉世安乎崔瑗、瑗子寔、弘农张芝、芝弟昶,并善草书,而太祖亚之。”唐人张怀瓘著《书断》,称曹操“尤工章草,雄逸绝伦”,列为神、妙、能三品中之妙品,并言:“操子植,字子建,亦工书。”曹操辅政时,尚书卫觊“好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r [详细...]

展览活动
郑冲跨界艺术个展-冲dream land白日
 杭州上城区钱江新城解放东路45号高德置地广场6层
 
 郑冲
缠——许静与冯佳联合艺术展
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655号
滉堂墨记——韩斌花鸟画作品展
莱州市光州东街1288号莱州市新一中东门
行走的男人,远去的马——苏新平个展
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陶瓷三街E02
艺术访谈
追求艺术的精神——艺术家吕重阳访谈录
博宝艺术家网:是什么原因或者动力引导您一直坚持绘画不放弃? 吕重阳:当今大多数书画家,尤其是画国画的同道中人——... 详细>>
>>“我要创作价值两千万元的名砚”——访台山籍中国工艺美术...
>>留住手艺——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茅子芳、文乾刚访谈录
>>心系神舟 ——访“神5”邮票设计者之一 王虎鸣
>>杭间清华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主任杭间访谈
访谈视频
中国青铜文化 99
中国青铜文化 98
中国青铜文化 97
中国青铜文化 96
中国青铜文化 95
工艺理论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传统文化及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有利于形成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文章从思维方面的借鉴、运用传统符号作为装饰... 详细>>
浅探漆画艺术之工艺性与绘画性
名片的意义及分类
名片设计制作与名片印刷要点
唐宋墓室壁画世俗化倾向原因浅析
平面设计及印刷业务人员常识备忘手册-设计板块
软件界面设计要素-设计板块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设计板块
关于设计管理-设计板块
设计思考------设计师不应忽略的几点问题-设计板块
什么是设计之美?-设计板块
    联盟站点:>>
  1. 大众文化网
  2. 画画世界
  3. 菏泽新理想学校
  4. 菏泽市书法艺术研究会
  5. 红心伟业
  6. 阿特艺术网
  7. 中国书画家网
  8. 曹州艺术网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2

  工艺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gymsj.com,All right

外联部: 

邮编:100069 电话:   
技术部: 邮编:100052 电话: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1.262(s)   10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