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五大瓷器名窑介绍
-
■钧 瓷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钧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品种繁多,造型独特,以瑰丽异常的钧釉名闻天下。其成就在于釉中加入铜金属,经高温产生窑变,使釉色以青、蓝、白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红等,色彩斑斓,美如朝晖晚霞,被誉为“国之瑰宝”,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
■汝 瓷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冠绝古今
[详细...]
- 颜色釉瓷器的釉色如何修复
-
颜色釉瓷器的釉色是利用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一定的温度和火焰气氛中烧制而成的。按烧制温度的高低可分为高温釉(以钾、钠、钙、镁等金属氧化物为熔剂,在1200摄氏度以上的火候中熔融,如传统的红釉、青釉、蓝釉等)、中温釉(以牙硝为熔剂,在1000摄氏度左右熔融,如法花、孔雀绿等)和低温釉(以氧化铅为主要熔剂,在90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中就能熔融,冷却后呈玻璃状,如胭脂水、娇黄等)三种;按釉色外观分为纯色釉和花釉。
受瓷器工艺和现有瓷器修复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破损瓷器釉色的修复只能采取常温下模拟的方法。那么修复颜色釉时,怎样才能模拟出在高温下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所呈现的绚丽多彩的釉色呢?通过笔者多年的潜心工作和认真思考,已经掌握了一套成熟的颜色釉修复技法。大致分为喷式作色法、洒式作色法和笔式作色法。
一、 喷式作色法
[详细...]
- 四方面辨别龙泉窑青瓷器真伪
-
说起我国老窑瓷器,人们往往首推宋时五大名窑,即汝官钧定哥。起始于北宋的龙泉青瓷,似乎品级要低一等。其实,优质的龙泉古瓷,从古至今,历来受到收藏家的青睐。
龙泉窑位于浙江南部龙泉地区,与福建毗邻。汉代开始,已经有瓷窑,但真正让世人认可的是北宋时的青瓷。龙泉瓷是以地域而命名,以后便相沿袭。
龙泉窑自宋至清800余年的烧造历史中,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风格,南宋的龙泉窑更以其莹润如玉的粉青和梅子青称绝一时,深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此后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人们的喜好,商家纷纷对龙泉窑的产品进行仿烧。
在国内,景德镇仿烧龙泉窑产品延续的时间最长,从元代开始到清代,凭借着雄厚的烧瓷技艺,仿烧器物品种丰富。其最大的特点不是对龙泉窑产品机械地模仿,而是在注重釉色的基础上,对器物的品种和造型加以创新。
[详细...]
- 龙泉青瓷的收藏与鉴赏
-
龙泉窑及其产品
龙泉窑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历史名窑。北宋以前,龙泉窑处于初创时期,北宋起已初具规模,制瓷技艺相当成熟,窑场沿龙泉溪下游两岸逐渐扩展。至南宋和元代,龙泉窑进入鼎盛时期,制瓷技艺登峰造极,形成了一个以龙泉为中心,向四面八方辐射的窑场众多的范围很广的瓷窑体系,出现了“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来往如织”的繁荣景象,龙泉成为我国最大的瓷业中心。明代,龙泉窑规模不减,声誉依然,洪武年间《格古要论》载:“龙泉窑在今浙江处州府龙泉县,盛产处器(青瓷)”,供奉皇宫、达宫贵人用的器皿仍由“饶、处(处州龙泉)等府烧造”,产品深受各地欢迎,“然上等价高,皆转货他处,县官未尝见也&rdq
[详细...]
- 瓷器辨伪一听二看三洗胎
-
瓷器收藏家黄国强认为,辨伪首先要区分赝品和仿品。仿品是文化的延续,仿得好的瓷器同样有收藏价值,且有一定的增值空间。而赝品是在仿品的基础上,人为做旧、打磨、酸浸、碱咬,使之看似真品,这有明显的欺骗性。
黄介绍了三种区分新老瓷器的方法。
首先是听声音:新胎声音硬、脆,而老胎铝含量较高,具冷性,敲打时声音沉闷;再看光泽:新瓷有高光点,光亮刺眼,而老瓷光从内发,黝亮养眼;最后可用弱酸洗胎:刻意做旧的新胎一洗就露出了本来面目,而老胎表层不能轻易洗掉。还有一种用胶搀和杂物的方法特殊做旧,不容易洗,需综合分析再做判断。
排除人为造旧的因素后,再从形、色、神韵、纹饰、成型工艺、绘画技法等方面,根据书籍资料断定瓷器的年代。
[详细...]
- 书画鉴定中印章的识别
-
印章和字画是古玩中最难鉴别的。
收藏印章,有人是以石为主,有人是以印为主,二者皆可。要想收藏到一方好印,印章老,名家刻是首选。当然,章石的好坏,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
鉴别字画要懂得笔墨功夫,鉴别印章要识别篆法、刀法、章法、时代流派、书法功底等等。
藏印,主要应从篆刻艺术考量;一个收藏印章的人,对书法艺术要有精深的研究,否则很难对篆刻的好坏有正确的理解。
旧的印章,轮廓圆润,表面光滑,自然的磨损无人为的痕迹,经久的风化留下历史的迹象。篆刻线条表面圆滑,因用久或自然风化后笔划圆转,印底(即笔划间的空隙)无明显刀痕。表面干净,无人为的脏东西。
好的篆刻,篆法合度,章法合理,刀法合适,边款的真草隶篆皆有出处。大家显其风格,小家有其特点。决非故弄玄虚、笔划飞扬、虚张声势、愚弄
[详细...]
- 3亿美元名画石沉大海
-
伊萨贝尔·斯图亚特·加德纳博物馆,于1903年元旦开始迎接第一批访客。作为一家私人的艺术品收藏馆,该建筑模仿十五世纪威尼斯宫殿的风格,封闭的庭院里四季如春。
伦勃朗的《加利列海的风暴》和《自画像》。其中,《加利列海的风暴》(被窃)被认为是伦勃朗生前所画的唯一一幅海景画。
维米尔《音乐会》,被认为是维米尔三十五幅画中的代表作。
提香的《欧罗巴》,被认为是加德纳博物馆里最著名的画,但窃贼没有到3楼拿走这幅画。
伦勃朗的《穿黑衣的夫人和绅士》(被窃)。
1990年3月的一个深夜,美国波士顿伊萨贝尔·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发生了一起离奇盗窃案。两名毛手毛脚的窃贼骗过两位执勤人
[详细...]
- 开拓进取创大业 与时俱进绘丹青
-
张志民号张大石头。山东阳信人,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同年留校任教。1985年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山水画高研班,深得著名山水画家陆俨少赞赏。教学之余,潜心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和研究,创作了大量山水画卷,逐渐形成了率真洒脱、超凡脱俗、意趣横生的独特的艺术个性,在山东乃至中国山水画坛上独树一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优秀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画教授。张志民还担任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艺术学院院长等党政职务,由一名纯粹的艺术家逐步过渡为美术教育家、艺术教育管理者。
1956年出生于山东省阳信县。1979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枝。198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同年留校任教。1985年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山水画高研班。1986年在济南举办个人画展。1988年在加拿大举办个人书画展。1989年由山东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张志民山
[详细...]
- 黄花梨与花梨一字之差价差甚大
-
问题一
读者:请帮我鉴定这件家具的年代。
黎志辉:从图片判断,该件家具是新仿民国时期的长椅。从整个器型看,该件新仿家具是典型的民国风格,属于当时广东较为兴盛的家具造型,符合当时人们喜欢的器型大、够气势的审美特点。上世纪后期部分这种类型的广作家具用于出口。不过,从细节部分看,这件家具就与民国家具有较大差别。
该件家具的靠背部分雕刻有寿桃灵芝,“椅裙”有松鼠、葡萄,虽然应该属于吉祥图案,但旧时极少如此组合,估计是制作者参考民国家具进行的“创新”。从图片看,该件家具的材料应该为花梨,但进一步判断仍需要观察实物。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种家具多用泰国、缅甸花梨为材料,而上世纪90年代则多用酸枝。从图片判断,该件家具的工艺较为一般,如材料为花梨价值不高,
[详细...]
- 木雕行业迅速发展、急需木雕人才
-
中国,文化大国、人口大国,如今是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国家。
木雕,在中国历代都被列入“民间工艺”的行列,未被人们重视。对于木雕许多人不知道是什么,更谈不上使用。作为木雕工作者,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认识到,木雕行业的发展需要宣传、引导;让大家认识木雕、了解木雕、使用木雕,不仅使大家能够有美的享受,也能促进木雕行业的发展。
实际上“木雕题材”、“木雕的应用”往往包含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分,木雕应该是文化产业。
在中原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木雕行业几乎消失;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上对木雕的量需求日益增加,木雕行业正悄悄的崛起。在建材市场十年前只有寥寥几家木雕商店,如今已发展到几十家,木雕产品的品种也比原来多了几百种;木雕家具、木雕门窗、雕花
[详细...]
- 漫画的中国传奇
-
《万象更新图》1956年 丁聪 等 《万象更新图》是一个集体创作的集合,描绘了当代一百多位作家的群体漫像,一共有十位画家参与,包括丁聪在内,还有方成,叶浅予,江有生,米谷,沈同衡,英韬,张光宇,张仃,华君武,皆漫坛顶尖人物。在这幅作品中,他们吸收了民间年画如《大观园》、《忠义堂》等传统布局的手法,场面宏大,气氛热烈。
《幻想中的无敌空军》1938年张乐平 这幅科幻漫画作品刊登在1938年初出版的《抗战漫画》杂志上。在原画旁,张乐平用充满想象力的文字写道:假如我们有了这样巨大的海陆空三用的“无敌飞机”六架,数小时内即可以消灭倭军的一切武器。因为“无敌飞机”可以喷射消铁药水,熔化他们的大炮;还有电网可以捕捉他们的飞机;一种先进的炸弹能非常精确地轰炸他们的兵舰和阵地…&
[详细...]
- 汝瓷是如何恢复和发展?
-
1947年临汝解放后,汝瓷又恢复青春,1952年,私人经营的严和店瓷厂经过改造成为集体经营,后又转为地方国营县办汝瓷厂(即汝州市汝瓷一厂),产品以粗瓷碗、盆为主,也兼烧瓷缸耐火砖等。1953年6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发掘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1956年临汝县汝瓷厂老工人郭遂接受了试验豆绿釉的任务,在原汝瓷厂领导班子的支持下于1957年釉料研制取得突破进入试烧阶段,经过数百次的试烧和分析研究,通过多方学习,终于试制成功了汝瓷“豆绿釉”。1958年在和马永杰、杨桂荣、孟祥泰、裴庭普的共同努力下,研制出汝瓷大型透花盆、洗字盘等产品,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郭遂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等的亲切接见。1963年汝瓷开展大规模试验生产,同年第一批汝瓷豆绿釉产品
[详细...]
- 中国书法史
-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虽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
[详细...]
- 史前及先秦绘画概况
-
有关中国绘画的起源问题,象有关中国历史的起源一样,令人不可琢磨。究竟中国的绘画开始于何时?何地?是何人所创造?这一谜团千年以来一直萦绕在历代美术史研究者的思绪中。唐代的张彦远在他的开创性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将中国绘画的起源追溯到传说时代,指出那时的象形文字便是书写与绘画的统一。而在他看来,图形与文字的脱离,才使得绘画成为一门专门的艺术,探讨绘画技巧的工作则晚至秦汉才开始,魏晋时名家的出现,才标志着绘画臻于成熟。这1000多年前提出的有关早期中国绘画发展的理论至今仍基本成立。所不同的是现代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史前和历史早期绘画形象的实物,不断增加着我们对早期绘画艺术的了解。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造型艺术,在彩陶及绘画、陶塑和雕刻方面,均有一定的成就。
我们习惯上把从公元前21世纪建立的夏开始,经过商、西周直到到春秋、战国的这一时间
[详细...]
- 魏晋南北朝绘画概况
-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是由统一而分裂的过程。先是魏、蜀、吴三国鼎立,随后由司马家族统一为西晋,但十六国的连年战乱,使得中国再次进入了一个分裂的时代。5世纪时,由北魏的统一和相继分裂而形成的北朝和西晋王朝偏安江左后被宋、齐、梁、陈替代形成的南朝相互对峙。政治的不稳定、时局的混乱动荡,带来的是经济的普遍衰退,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却有了超乎寻常的改变。此时的统治阶级早已被儒家思想所左右,民间的风气也随之俯仰。纷乱的社会,又给宗教的蔓延和传播创造了极好的机会,社会各个阶层都对佛教有了更为迫切的需要和更为广泛的接受。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映象之一的书画艺术在此时也发生了强烈的变化。绘画中的人物画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对其他对象的描绘则还处在很不成熟的阶段。
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隋唐是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重要时期。隋朝书画,继往开来,酝酿着新风格的
[详细...]
- 五代两宋的绘画概况
-
五代十国历时53年,虽然纷争并峙,但在绘画创作方面并没有停止,仍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五代十国的书画,在唐代和宋代之间形成了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无论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都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变化和面貌。中原地区的战乱,并没有使得寺庙壁画的创作陷入停顿,但是风格都依托于吴道子的风范之下。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则将唐人的水墨法大大发展了,出现了荆浩开创的北方山水画派。南唐的相对安定和其统治者对书画艺术的偏好,使得南唐绘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画院的创立为画家开辟了新的出路和去向,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开始左右民间的绘画观念和风尚。人物肖像画、宗教画和仕女画都有名手出现,皆从前代的吴道子和周昉等处脱胎。在山水画上,则出现了与北方相异的江南山水画派,它的开创者时著名的画家董源。花鸟画也由于宫廷贵族的喜好而逐渐发展起来。南唐的著名画家有曹仲玄、周文矩、顾闳中、
[详细...]
- 明清的绘画概况
-
明代是中国古代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变得发达起来,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派。绘画方面,如以戴进为代表的浙派,以沈周、文徵明为首的吴门派,董其昌、赵左等人的松江派、华亭派、苏松派,蓝瑛则另称为武林派等等,流派纷繁,各成体系,各个画科全面发展,题材广泛,山水、花鸟的成就最为显著,表现手法有所创新。总的说来,元四家的影响在初期犹存,前期以仿宋“院体”为主;中期以后,以吴门各家为代表,回到继承元代水墨画法的文人画派,占据画坛主流。整个明代绘画大体可以分为前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这三阶段相互有所区别,但也不能截然分开,而应该说是相互交替衔接的。
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自1644年至1911年,
[详细...]
- 近百年中国画发展的现状与弊端
-
从清代末年至今近一百年,中国画的发展是混沌的,缺乏艺术主见。在西方“实体”认识论与中国“辩证”认识论相对立的前提下,中国出现了以怀疑和排斥中国传统文化,片面追求西方文化为主导的艺术取向,致使中国画发展失去了抚育之根——中国的传统文化。其结果是将中国画的发展推向一个极端,要么保守自封,坚守陈腐;要么全盘西化,以西方理论将中国画改造得不伦不类。
在此期间,虽然也出现了几位为中国画的再发展不懈求索的画家,然而由于他们缺乏对中国画的理论渊源——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因此使只能局限在以“术”求“术”的艺术思维之中,无法摆脱长久以来形成的“意象”的思维方式。虽然他们在艺术上也取得
[详细...]
- 明代书画理论家董其昌
-
明代后期著名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董其昌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年,卒于明毅宗崇祯九(1636)年,他字玄宰,一字元宰,号思白,又号 香光居士,华亭(上海松江)人。
董其昌少年时即负盛名,家中富有,好书画,并以书法名垂海内。神宗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曾做太子太保等职。精鉴赏,富收藏。既是画家、书法家,又兼美术评论家。著书有《容台集》、《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平生对书画理论见解相当丰富,竭力推崇和提倡“文人画 ”的“士气”。曾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董其昌才溢文敏。在当时书法上就有“邢张米董”之称,即把他与临沂邢侗、晋
[详细...]
- 高科技造假 鉴别古书画要做到“五多”
-
收藏书画,首先遇到的就是如何鉴别真伪和怎样欣赏作品这两个问题。收藏书画的第一步是要懂得鉴赏书画;鉴赏一词包括鉴定和欣赏两个意思。名家字画收藏,提高眼力务必要做到以下“五多”。
多看原作
通过多看名家作品的真迹,了解画家学习期、成熟期、巅峰期、衰退期等各个时期的用纸、用墨、用色、笔法、印章、落款等特点。
多备一些字画工具书
学习字画鉴定,有关的字画工具书必不可少,如常用的《中国美术大辞典》、《近现代书画家印款综汇》、《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辞典》等。这些工具书可以帮助收藏者查到名家的印章与落款等有关信息。
多了解作伪的手法
要提高自己辨别真伪的能力,就要多了解作伪者的手法。传统的作伪形式主要有摹本、临本、造本、仿本、假画、真跋、改添款等几种。现代
[详细...]
- 收藏行话术语揭秘
-
有些古玩收藏术语对于刚入行的收藏者来说实在很陌生。然而行有行规,古玩收藏市场也不例外,它也有它独特的收藏文化。在此列出一些较常听到看到的行话术语给大家参考,也许对初涉收藏领域的爱好者有些益处吧。
埋地雷---有些人以为去农村从农民手里买的货不会有错,却不知道这些货是作伪的
商人故意和农民合伙“埋地雷”的。
看不好---倘若卖家说货绝对到代,而买家看出是新仿,又要顾及店家的脸面,就
只能说:“看不好”。
铲地皮---自己不开店,专跑农村收货,或者是盗古墓的人。拿到东西后再卖给各商
家,行里人称他们“游击队”,又叫“铲地皮”。
一枪打---将这批货
[详细...]
- 说说名家书画添笔造假法
-
名家书画原作因某种原因而破损,对其不得不做出修复性的“添笔”,本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那为什么要将其与“作伪”话题扯到一块呢?笔者个人的理解是:(一)既然书画已经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状态,那就应该同其他任何商品一样实行按质论价、诚信交易原则。作品有残破经由修补的,就要如实告知消费者并相应减价作售。但在现实中,因为艺术品的消费者以非行家占绝大多数,故经营者们向来都是按所谓的“惯例”不明示待售书画的瑕疵问题。隐瞒与人为遮掩“修补”的笔迹似乎是“正常合理”的事。这客观上对艺术品消费者已构成不公平,严重时还带有欺诈性经营色彩。(二)书画鉴藏工作的专业要求是判真伪与断优劣,其中优劣问题与有破损的或经修复的被鉴定作品的画面状态有直接关系。很
[详细...]
- 从古纸鉴别各朝代书画的技巧
-
纸上有了书和画,就担负了文化传播的使命,纯以文房清玩的形式藏至今日的纸并不多见。大多是清代以后的产品。清朝的纸豪华绚丽,与其说是用于挥洒笔墨,不如说是作为权威的象征,以满足皇帝、显贵之用和作为达官富贵财富的奢耀之物,而并不是真正文人的挥洒欲望。南唐李后主曾制澄心堂纸,这种彩色的笺纸传到乾隆时,弘历十分喜爱,下令仿造了“乾隆仿制澄心堂纸”。由于乾隆性喜奢华,故清朝华贵纸品蜡笺、洒金笺、彩笺、图案笺、花纹笺、金箔笺等层出不穷,甚至还出现了3米以上描有花纹、涂蜡撒金的纸笺,所绘 内容有山水、楼台、云龙、凤凰、鸟兽、花卉等,底色五彩斑斓,极为华丽,可惜眼下这种花纹笺已成稀罕之物。
书怀——诗笺,是清朝的另一类名贵纸。此种纸张应用在写诗稿或书信上,以水印技法木版印刷而成。通常是清代当时的著名画家
[详细...]
- 常见的六种字画作假方法
-
在投资领域中,古玩字画已成为当前有艺术雅兴投资者的一种时尚,大凡初入此道者,都愿先从收藏字画作为投资点,认为字画在国内外艺术市场炙手可热,行情旺,风险小,增值快,效益大,其收藏价值经久不衰,是投资回报率最理想的收藏品。然而,随着投资者不断增多,字画价格愈来愈高,特别是名家作品的高价位,驱使某些贪财者不择手段地制造假字画。
字画最常见的作伪方法如下:
勾描线条,着色填墨
作伪者用纸或绢覆于字画原作上,用细碳条或尖铅笔双勾描下线条轮廓,如果是书法,即在空心中填墨;若是绘画,则按线条轮廓对照原作模仿着色。这种伪作乍看还像,但仔细端详就会发现整作品气韵滞钝,笔锋呆板小神,墨色缺少浓淡,有的伪作虽然先描后临,但终因心虚笔怯,难免失位,只要细察即能看出破绽。
引种手法以伪造名人题款和名家书法为多。
[详细...]
- “梅痴”于希宁
-
于希宁(1913—2007),原名桂义,字希宁,及长以字行。别署平寿外史,鲁根、管龛、梅痴,斋号劲松寒梅之居 。山东潍坊人。于家世代以翰墨著称。诗文歌赋,传名于后世者,不乏其人。擅国画。原山东艺术学院名誉院长。
1933年入上海新华美专,1936年毕业于上海新华专业,受业黄宾虹、潘天寿、俞剑华等。毕业后从事艺术教育,历任山东师范学院美术专修科、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山东艺术学院副教授、教授、副院长、名誉院长,美协山东分会副主席、主席、名誉主席,五届、六届省人大常委,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任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名誉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委、山东省美协名誉主席、山东省文联名誉主席、山东画院院长。于希宁先生是具有诗、画、印、和美术史论全面艺术修养的学者型艺术家。曾在北京、日本、新加坡、香港 加拿、美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和讲学。为七届全国
[详细...]
- “全能”陈逸飞
-
陈逸飞(1946-2005)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入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曾任油画组负责人。60-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1980年赴美国留学,1984年获艺术硕士学位。后在纽约从事油画创作并在华盛顿、纽约、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多次参加香港和国内的油画精品拍卖会,其中作品《山地风》创华人油画作品最高拍卖价。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人民革命博物馆和国内外收藏家广泛收藏。
水乡风景、音乐人物、古典仕女,还有西藏,都是他画笔下的主要题材。早在1985年,美国《纽约时报》就称陈逸飞的“画风融合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叫人想起欧洲大师的名作。”1983年,哈默画廊的主人哈默博士在向世人推介陈逸飞时,撰文指出:“他的画是接
[详细...]
- 陈逸飞去世 艺术品市场反应平静
-
即使价格短期内不冲高也不会影响其艺术价值和他本人在美术史的地位
著名画家陈逸飞因胃出血在上海去世的消息传出,不少人为之惋惜,但记者采访发现,艺术品市场对此反应平静。
曾与陈逸飞有过接触的中国画研究院前院长赵榆介绍说,陈逸飞是著名的油画家,但中国内地的收藏家对他的作品还不是很熟悉。
不过,在拍卖市场上,他的作品已经有很不错的表现。赵榆认为,艺术品价格毕竟不同于其他商品,陈逸飞的突然去世暂时还不会使其作品的价格出现很大的波动;即使是著名的凡·高、毕加索这样世界著名的艺术家,其作品的市场价值也是其去世很多年才开始攀升。
据了解,在国内,拍卖陈逸飞画作较多的是嘉德和瀚海两家拍卖公司。记者查询资料发现,在嘉德拍卖的33幅陈逸飞画作中,成交价百万以上的就有12幅,其中陈逸飞的《浔阳遗韵》拍出
[详细...]
- 谈笑有色彩
-
画画的人在一起,话题往往不是谈画,而是谈一些略带色彩的“段子”,大家哈哈一笑,这也是时下的一种文化。也有“谈画”的时候,那就是在一些“艺术研讨会”和“美术座谈会”上。可谈来谈去、争来争去,总像“你拉碾子我推磨”,转不出那个圈圈。要不,就是相互吹捧,又像“木匠锯木头”——总离不了“条缝”。不见“大刀阔斧”,更不见“真枪实弹”,时间长了,人们觉得不谈为好,干脆独自去看去想吧,也许此乃上策。
自然界真美,每一块石头、每一株树木,甚至几棵小草、几片土坡,都别有情致;三月的花丛、五月的麦田、八月的行云,无处
[详细...]
- 中国书画拍卖会介绍张大千杰作《老树腾猿》
-
“金牛纳福”、“金牛赐福”等贺岁牛摆件,以及贺岁金币、金条、金砖等“牛货”,成为京城各大商场的销售热点。经历了2008年9月以后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黄金的价格在岁末逐渐回升,并成为贺岁市场的当红藏品。1月12日,记者在北京菜百商场、国华商场、百盛商场采访时了解到,自今年元旦以来,黄金市场进入了销售高峰。黄金饰品、牛年贺岁产品等均受到了市民的青睐。为此,面对琳琅满目的黄金产品,专家提醒广大市民,消费、收藏不要跟风,要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购买。如果是投资理财,最好买入实物金条。
贺岁产品销售火热
“我的属相是猴,就买金猴吧!”一位年轻女士正与男友商量。
1月12日上午,记者在北京菜百商场看到,一楼大厅内黄金首饰的各个柜台前,人头攒动,顾
[详细...]
- 元代画迹收芷
-
-
元代在中国的绘画发展史上又有了新的转折与起色,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他们开始用纸作画,充分发挥了纸、墨、笔的性能,技法上有新的创造、重墨韵意境、讲究诗书画的结合,其影响力经明、清至今,不过元代真迹传世者也是毛角少的可怜,且后人仿者芷。收芷家需三思而解理囊。(张伟明 文于泰山)
[详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