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5日 15:43:28
    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工艺美术家网 --中国最大工艺美术门户网站 >>艺术知识 >>
    1. 金代钧瓷的特征与鉴定
    2.  1、从造型上看,金代钧瓷多盆、碗、碟、罐、瓶、盒,其炉、鼎、尊很少,缺少审美力度,以及纯美学欣赏功能的造型,标志着功能的转换,角色的变更,即成为民窑日用的回归。 2、从胎质上看,其质地较宋钧松散,色彩灰度不足,泛土黄色或有淡红色倾向;击之,声音暗哑,有陶的声音倾向,这主要是温度过底,选料不细所致的,倾向于民窑的可能。 3、从釉色上看,天青、天蓝的底色上有的也呈有红斑、紫斑,但斑状成块,虽有流动性但很僵硬,其波散成晕,色彩暗哑,中心斑状有明显的点斑装饰倾向,其装饰意识、装饰追求尚在朦胧之中,显得相当幼稚。大部分作品釉色浅薄、单调,与宋钧那种古彩斑澜的艺术效果,有着明显的差距。 4、从烧成工艺角度看,宋钧多满釉支钉烧制,而金代钧瓷多漏足、垫饼烧制。工艺嫌得粗糙,大概是因施釉手法的局限,或者说是难以克服满釉支钉烧 [详细...]
    1. 明清瓷器鉴定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2.   识真与辨伪   自宋代以后,即兴起摹古仿制之风,特别是明清时期,仿古之风达到高峰,历代都有仿古赝品或造假古董问世,清末、民国时尤甚。还有的赝品来自朝鲜、越南、日本、东南亚等国以及台湾地区。因此要辨别伪品或仿品是何朝代、时期、地区所仿(伪),其主要特点、手段、影响如何,是古代仿品、现代仿品或是做假古董。还要弄清楚是整体摹仿还是局部仿制,如有单仿造型、仿纹饰、仿釉色、仿款识之分,所呈现的仿品面貌特征都有较大区别。在仿品中有的是同时代仿制(明仿明或清仿清),或后朝仿前朝器物(如清雍正朝仿明宣德朝),有的是历代官窑仿官窑瓷,还有的是历代民窑仿官窑瓷等。此外,明清时期景德镇窑都有仿制宋代的五大名窑及仿越窑、龙泉窑青瓷等,都存在辨真伪的问题。如明代成化、正德朝就有仿写前朝宣徳款器物,嘉靖、隆庆、万历朝也有大量仿明成化、宣徳、永乐官窑青花器物。到了清 [详细...]
    1. 常见陶瓷作旧的几种方法
    2. 作旧即采用某种方法将新烧好或年代较近的陶瓷做成如传世多年或与出土陶瓷外貌相似的产品。 作旧常用的方法有五种, 一种是打磨,具体方法是使用工具在陶瓷表面反复摩擦,使其失去光泽,仿佛是旧的一样,常用的工具有兽皮和葫芦果实的外壳。这种方法因反复摩擦痕迹,即使表面很平滑,但也会在胎釉上留下摩擦痕迹。 二是土浸,为了模仿文物在墓中埋了多年而形成的土绣,作伪者常采用将陶瓷在泥土中浸埋的方法,使其产生与出土文物类似的效果。 三是用化学药品侵蚀,将新仿的陶瓷放入酸性或碱性的带有腐蚀性的化学药品种侵蚀,也会获得作旧的要过。 四是烟熏,这种方法一般是将新仿的陶瓷悬挂于厨房的上方,任凭其烟熏火燎,待一定时间后,也会得到满意的效果。 五是复烧,将新仿的陶瓷裹上泥土,放入窑中复烧。外裹的 [详细...]
    1. 黄金有价 钧瓷无价
    2.   好的瓷器,古代就有“黄金有价钧(瓷)无价,一件钧瓷百重厦”的说法,现在的拍卖行更是屡创价格新高:去年在北京中嘉拍卖公司上拍一件《青花龙纹四系扁瓶》最终以9790万元的高价成交。其稀有的身份决定了一般的收藏爱好者与这些珍稀瓷器不容易接触,更难以拥有。而瓷片却可以让人以较少的代价与古瓷器零距离接触,因此,喜欢瓷器的收藏者可以收藏历史上的名窑瓷片,以慰嗜爱之心。 残而不失其美 中国古玩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古玩毛了边,不值一文钱”,这个规矩一直延续了数百年。可是对于外国的玩家来说这个规矩不太适用。他们认为只要是文物,缺陷并不影响它的根本价值,有一些特殊的文物,缺陷本身就是一种美。近年来在国外各大拍卖行出现的中国古代瓷器,有相当数量是经过修复的。例 [详细...]
    1. 明笔洗釉色画工露
    2. 藏品描述:青花鼓形笔洗,分器身和盖两部分,均绘龙纹、凤纹以及云纹,比较繁复,盖的口沿和器身底部边缘皆有等距的鼓钉,每2颗鼓钉之间分有一对几何纹饰。底部款识为“大明宣德年制”。 藏品来源:藏家阚先生,在一个拍卖会预展上,看到这件东西,对这件作品展现的“龙凤呈祥”、“游龙戏凤”的寓意十分喜欢,略懂青花的他出手拍为己有。但与藏友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有人提出此物并不“开门”(不真),阚先生有些觉得真假难辨,就求助本报《鉴宝》栏目。 鉴定专家:中国国际收藏协会陶瓷部主任高肃 鉴定结果:现代仿品 鉴定理由:这件青花笔洗初看釉色还有点迷惑人,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釉色较真品问题多多。首先,该器物釉色白处太苍 [详细...]
    1. 什么是景泰蓝?
    2. 景泰蓝作为一种美术工艺品,其制法即于铜器表面上以各色珐琅质涂成花纹,花纹的四周嵌以铜丝或金银丝,再用高火度烧即成。这项工艺始于明代景泰,而且初创时只有蓝色,所以叫景泰蓝。现在虽然各色具备,然而仍然使用以前的名字。因为景泰蓝已变为一种工艺的名称,而不是颜色的名称,据说景泰为宣德之子,宣德重视铜器以及铸冶铜质,景泰在幼年期间耳濡目染,认识极详,且嗜之极深,只是对于铸炼方面,宣德已到达绝顶,没有能力再求突破,就在颜色方面另别辟蹊径,以图出奇制胜。终于有景泰蓝的创制。因为事先对颜色的筹谋极费苦心,所以在成功之后,也极端钟爱,所有御用陈饰无不用景泰蓝制作,种类之多不可屈数,凡瓷料所能制器无不尽有,成化时期继承遗业,未改遗风,仍努力烧制,所以景泰蓝的器物在景泰和成化两朝最为常见。其后经历弘治、正德、嘉靖、隆庆四朝,虽仍然烧制,可是都因循成规,虚应故事,在质量上 [详细...]
    1. 什么是五彩?
    2.  五彩是瓷器釉上彩绘方法的一种。它不一定五彩皆备,但画面中红、绿、黄三色是必不可少的。始于明代宣德年间的五彩,以嘉靖、万历时的产品为代表。由于当时尚无釉上蓝彩,在需用蓝色时,都以釉下青花代之,所以又称其为“青花五彩”。   嘉靖五彩多大器,如大缸、大罐、大盘、大盆等,纹饰较繁密,线条纤细。明代五彩以万历年制品最为著名。人们往住将“万历五彩”与“成化斗彩”并提,誉为明代制瓷业一大成就。万历五彩主要特征为:大器居多,胎质稍显粗糙,胎体厚重。彩色浓艳凝厚,色调对比强烈。很多采用开光图案和镂空工艺,此为万历五彩的又一特点。万历五彩也有一些碗、盘、盆、盒等小件制品。   清康熙时,景德镇制瓷匠师创造了釉上蓝彩,还大胆地把黑色也用到五彩中来,当时人物发鬃加彩都用黑色,使形象 [详细...]
    1. 三、清末景德镇瓷器概述
    2. ——同治、光绪、宣统三朝 同治(1862-1874年) 在经历了咸丰朝激烈的战乱以后,至同治五年,景德镇御窑厂终于恢复了烧造。由于连年战事,当地窑业元气大伤,景德镇御窑厂官窑瓷器的烧造仅仅成为勉强应付朝廷的种公务。所烧作品缺乏艺术性、观赏性,与咸丰官窑瓷相比,又略显逊色。至于同治民窑瓷,更粗制滥造,仅仅维持低档商品瓷的烧造质量。 同治三年,署里九江关临督蔡锦青在向朝廷奏报窑厂事称:“遵查饶郡景德镇,自咸丰五年以后被匪(贬指太平军)窜扰,官窑厂库存瓷样久已毁缺,在厂工匠逃亡,本年复因大股逆匪窜入江西广、饶、抚、建一带,现在盘踞未动,景德镇人心恐震,工匠纷纷迁徙,均未复业,一时难以招集”,故要求朝廷下令的奉造祭器之事,“俟江西军务平定,即当设法招集匠人开工烧造解京&rd [详细...]
    1. 一、中国历代民间藏瓷鉴定术语
    2.   1.捡漏:在古玩市场上用低廉价格买到了价值较高的古董。   2. 打眼:在古玩市场上由于鉴定失误,把仿品或赝品作为真品购买。   3. 掌眼:受人之托,为他人鉴定古董的真伪和艺术价值的高低。   4. 金属镶边:瓷器口边有所缺陷(如口磕,毛边等)用金属材料(金、银、铜、锡等)包镶遮盖。   5. 窑裂:由于窑内火力不匀,胎体受热不均而出现的裂纹。   6. 缩釉:由于胎体不洁,所施釉在烧制过程不能全部覆盖在表面而缩向他处,而露出胎体。   7. 纹:因胎胚纹薄,偶受轻微碰触而产生的极细的裂纹。   8. 磨口:瓷器口部经碰撞而损伤,影响观赏价值,用砂轮等切割工具将受损的口部修磨平整。   9. 冲口:器件因冲撞在口边出现的裂痕,这种细小裂痕长短不一,有的甚至不易看出。    [详细...]
    1. 投资角度分析陶瓷市场
    2. 珍珠彩是陶瓷釉上装饰的新形式,它以新的材料和新的装饰手法填补了景德镇釉上彩装饰的空白。   今年夏季,拍卖业两大巨头佳士得、苏富比伦敦拍卖会都推出了中国瓷器专场,中国瓷器成了伦敦市场的主角。与此同时,国内瓷器市场也成绩斐然。业内专家分析认为,目前国内近1亿的艺术品投资与收藏爱好者中,“捧瓷大军”比例居前,未来几年内瓷器价格将依然保持高涨的趋势,瓷器投资正当时。   但另一方面国内的古瓷收藏又面临一定的困境:一是精品瓷器价格高不可攀,目前精品官窑的青花、粉彩价格动辄百万元以上,一般收藏者难以望其项背;二是珍品真品存世极少,瓷器造假猖獗,收藏古瓷难度和风险都很大;三是起点高,投入大,投资周期和回报率难以预期,赢利不易。在这一现状下,专家建议,藏家不必只盯住古瓷,收藏当代陶瓷也有广阔的升值空间。 [详细...]
    1. 釉上彩知识
    2. 釉上彩知识 一、简介   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炉彩”。所谓釉上彩,就是先烧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后,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釉上五彩,粉彩、珐琅彩都是釉上彩。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烧成釉下彩 (即在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主要是青花) ,然后再在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彩,入炉低温二次烧成。青花矾红彩,斗彩、青花五彩都属于釉上釉下混合彩。最终形成青花类;色釉瓷类;彩瓷类三大系列。彩料品种多,色调丰富,纹样稍凸出,操作较釉下彩简便。但画面光亮度较差,长久使用后易磨损变色;受酸性食物侵蚀会溶出铅、镉等毒性元素。主要品种有五彩、粉彩、新彩、珐琅彩、墨彩、描金等。   二、发展历程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 [详细...]
    1. 历代官窑器的拍卖走势如何
    2. 近年来,历代官窑瓷器的升值速度和幅度都令人咋舌。20世纪80年代初,花几百万人民币就能买到明代官窑瓷器,而现在,一件明代青花瓷的价格在海内外收藏家的追逐下更是扶摇直上,迭创新高。尤其在海外拍卖市场上,明清官窑瓷器,动辄数十万、数百万,乃至上千万元人民币。2004年香港佳士得的明永乐青花龙凤呈祥菱口洗拍出了2638.38万港币的高价。2004年香港苏富比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天球瓶也以1518.24万港币的价格成交。内地的各拍卖会瓷器的成交情况也令人鼓舞,2004年瀚海秋拍瓷器专场的成交额已经高达6727.38万元人民币,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总之,就中国历代官窑极品名窑而言,宋代汝、官、哥、钧、定窑等五大名窑瓷器,元代青花瓷器,明代洪武、永乐、宣德、成化青花瓷器及斗彩瓷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珐琅彩、粉彩、五彩等官窑名器,都是国际艺术品拍卖市场 [详细...]
    1. “三小”古瓷的收藏价值
    2. “三小”古瓷的收藏价值 古代瓷器是中国传统收藏品的大项,也是当代收藏爱好者十分重视的投资项目。在众多的古瓷收藏者中,不少人存有重官窑轻民窑、贪大件舍小件、求大名头弃小名头等观念。有的人总想有朝一日能捡个大漏,收藏到一件“镇家之宝”。笔者认为,当今古瓷收藏须重视“三小”,即小窑口古瓷、小名头古瓷和小件古瓷。   ■朴拙之美的小窑口古瓷   提起古瓷的收藏,人们往往言必称宋代五大名窑、元明清官窑、长沙窑、龙泉窑、磁州窑、耀州窑、吉州窑、德化窑等著名窑口,其在各自鼎盛时期的产品受到收藏者的喜爱和追捧。而其他不知名小窑口的产品通常不被藏家所重视。笔者认为,著名窑口的古瓷对广大工薪古瓷爱好者来说,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即,随着收藏队伍的不断扩大,从古瓷收藏的发展 [详细...]
    1. 鉴赏名家-马未都
    2. 马未都,汉族,1955年3月22日生于北京,祖籍山东荣城,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创办人及现任馆长。   从1980年起,马未都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十余年里他以瘦马等为笔名发表小说、报告文学等上百篇,后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他从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至90年代,他的收藏已具规模,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1992年他的《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接着他还写了《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的专著和上百篇文物研究论文小品文章,在《收藏家》、《文物报》上发表,并参与编写《中国鼻烟壶珍赏》。马未都的另一部专著《中国古代门窗》已经于2002年面世,目前他又致力于关于中国古代家具艺术的研究和整理。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的建立是马未都多年的心愿。从1992年起,马未都便 [详细...]
    1. 鉴别过渡时期的瓷器
    2. 战国时期在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以及湖南南部的广大地区,普遍使用原始瓷,特别是江、浙、赣一带,更为盛行。它们的生产规模和产量比西周和春秋时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   江、浙、赣一带的原始瓷,胎成灰白色。山西侯马、浙江绍兴富盛和萧山茅湾里出土的原始瓷碎片,经测定:胎内Fe2O3和TiO2含量的百分比分别为:侯马1.97、1.25;富盛2.12、1.18;茅湾里1.68、0.7。   因而白中带灰。原始瓷的胎质细腻致密,瓷土经过粉碎和淘洗,烧成情况良好,同时用陶车拉坯成型,所以器型规整,器壁厚薄均匀,钵、碗、盘、盂的内底,自底心开始有一圈圈细密的螺旋纹和外底有一道道切割的线痕。与西周时期的原始青瓷相比,坯泥的处理精细了,烧成技术有了提高,成型由泥条盘筑法改为轮制,使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坯 [详细...]
    1. 宋汝官窑瓷片的识别要领
    2. 目前市场上不少宋汝窑、官窑瓷片鱼龙混杂,有的是杭州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址出的,有的是宋龙泉仿官的,有宋临汝、民汝窑出的,也有是新仿打残的假瓷片。怎样看待这些标本,它与传世器有何区别?      1.杭州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址出的标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官窑器成品,与传世的官窑器有明显差异。因为在当时,它们就因不合格才打碎下埋的。几年前,我见到杭州的瓷友拿了两大箱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址出的标本,可以说,能看上眼的只有几片。其他真可以说是瓷片垃圾,当然也有好的标本,但很少。故这些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址出的标本,只能作个参照。      2.龙泉仿官不能作为官窑器来看。做得再好,也只是“仿官”。至少目前学术界没将它作为官窑器。浙江金村窑、大窑等,有的就是黑胎,为龙泉仿官。目前有不少龙泉仿官片被作为老虎洞修内司官窑址 [详细...]
    1. 中国瓷器:一鸣惊人的背后
    2. 7月13日,在伦敦举行的佳士得“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一只绘有鬼谷下山图的中国元代青花罐以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3亿元,折合美元2770多万元)的成交价,让这件中国瓷器成为全世界最昂贵的陶瓷艺术品和亚洲最昂贵的艺术品。这一消息立刻让收藏界为之一震。此前,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最高记录为930万美元。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上“三极跳”的升幅意味着什么?值得藏界关注。 编者 这件高为275厘米、直径33厘米的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图罐,被一位华尔街企业家买走,华人藏家虽然失之交臂,但它毕竟以2770多万美元的身价步入了世界顶级艺术品行列,正如一家外国媒体在报道中所说:“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亚洲人的骄傲。”   世界重 [详细...]
    1. 二、清中叶景德镇瓷器概述
    2. ——嘉庆、道光、咸丰三朝 嘉庆(1796-1820年) 1795年,做了六十年皇帝的弘历宣布退位,由皇太子 琰即皇帝位,嘉庆朝由此开始。经历了康、雍、乾三朝烧瓷的黄金时代后,景德镇官瓷的制作已明显地不如乾隆朝,这一方面可能是乾隆中晚期以来已经下降的烧造水平,在本朝进一步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可能是新皇帝没有乃祖乃父嗜好瓷器的雅兴,所以,本朝留存下来的嘉庆宫窑传世品数量相对较少,而且制作质量不十分高。除上述情况外,还可能有另外的原因,据说,乾隆帝退位是因为乃祖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作为皇孙,他不能僭越,于是居于太上皇之位,由于他的健在,嘉庆帝不敢造次,恐有僭越之嫌,所以一切因循守旧,连景德镇瓷器的制作样式也按旧制,更有一种进一步的说法是嘉庆朝早期的官瓷均落款“大清乾隆年制”,直至嘉庆四年 [详细...]
    1. 中国五彩瓷海内外反差大
    2.   中国古瓷器在海内外拍坛上一直十分抢眼,专家蜂拥而至,拍价屡创新高。但如果仔细辨别的话,会发现在国内瓷器拍卖专场上,拍卖成交价名列前茅的往往不是青花瓷,就是粉彩瓷,而作为瓷器中重要门类———五彩瓷始终默默无闻,不要说成交价,就是起拍价也大大低于青瓷和粉彩瓷。   但与此相反,五彩瓷在海外拍坛上大放光彩,已成为各大藏家重金争夺的宠儿,有许多拍卖纪录几乎都是海外拍卖会所创造的。市场人士认为,五彩瓷在海内外市场上出现如此悬殊的冷热状况,与内地缺乏真正的藏家以及在收藏群体心目中地位不高,有着极大的关系。   大量流失海外据专家介绍,五彩瓷曾在明清两代出现过制作高峰期,许多官窑瓷器主要来自于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和清代康熙时期,两者风格相近,但又各具特色,从流传下来的御窑作品来看,其宣德时期的青花五彩瓷可以代表 [详细...]
    1. 历代陶艺家名录
    2. 以下是引用片段: 现在有不少人爱壶、购壶、藏壶,但又缺少可供查对的工具书,现将历代制壶名家和有关的名人雅士的事迹简录于后,供于检索。 历代陶艺家名录 金沙寺僧(约1506——1566),江苏宜兴东南金沙寺之僧人,名逸。他喜欢和陶工们交朋友,并开始用细陶泥制茶具出售。 供春(约1506——1566),是吴颐山的家童。吴颐山在金沙寺内读书时,供春学到该寺和尚制壶艺技。他所制树瘿壶朴实无华,从而使他名声大振,成为制壶鼻祖。 董翰(约活动于1567——1619),字后溪。始制菱花式壶。 赵梁(约活动于1567——1619),所制多提梁式壶。梁亦作良。 无畅(约活动于1567——161 [详细...]
    1. 康熙珐琅彩牡丹纹碗
    2. 口微撇,厚唇,深壁,平底。白釉底,书红料双方框“康熙御制”四字仿宋体款。 珐琅彩是始烧于康熙朝的一种瓷器釉彩,早在明代铜胎上已有嵌珐琅彩绘,此即所谓:“景泰蓝”。清代康熙朝出现在瓷胎上绘珐琅彩的制品,器形以碗、瓶为多,均为玩赏品。此类珐琅彩器上纹饰多以花卉为主,以黄、蓝、红、绿、紫等色为地(白色少见),有的还在花朵中间书以“万寿无疆”等吉祥语。珐琅彩白瓷胎由景德镇烧制,然后在京城宫廷内由当时的名画家绘制,在宫内烧制。真品胎质细腻,器壁厚薄适中,白釉洁净滋润,彩色渲染层次清楚,浓而不厚;仿品胎质松,白釉稀薄,色彩层次平淡,很少有青、金、蓝色,轮廓线黑色晦暗,施釉过厚,珐琅质质感差。 此碗藏于上海博物馆。 [详细...]
    1. 怎样才能辨别青花瓷器的真赝
    2. (一)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 清代无论在器形或种类方面均显著增多,并且制作精巧。其中以康熙时期创新之作独树一帜。琢器中如琵琶尊、马蹄尊、象腿尊、凤尾尊、观音尊、太白尊、苹果尊、杏叶尊、棒棰瓶、布布橙、倒载、柳叶以及凸腹花觚等都是前代少有的器形。雍正时期在器形的创作方面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双陆尊、三羊尊、虬耳尊、鹿头尊、络子尊、牛头尊、蒜口绶带如意尊、撇口橄榄瓶、太白坛、菊瓣盘等。尤其是所仿宋代名窑及永、成瓷器不仅胎釉、纹饰维妙维肖,而且在造型上更足以乱真。乾隆时期比较突出的造型有转颈瓶、转心瓶、转带瓶、花篮、扇子及书式印盒、书式金钟罩等。这一时期无论创新、仿古都达到了高潮,所仿铜、石、漆、玉、竹、木器以及象生物品均十分相似。到了嘉庆、道光以后,则大多因袭旧制,很少见有创新之作。造型从精美蜕变为粗笨,已逐渐失去前期的优秀传统。例如玉壶 [详细...]
    1. 民国时期瓷器的特征及鉴定
    2. 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紧锣密鼓声中,郭世五想效仿明、清历代皇帝的做法,在江西景德镇烧制名贵瓷器,供宫廷陈设使 用。郭世五将这一想法禀报给袁世凯,袁世凯大为赞许,当即委任郭世五为陶务署监督,赴江西烧造“洪宪”帝号御用瓷器,郭世五成为景德镇御窑厂历史上最后一任督陶官。   “洪宪瓷”是一种通称,郭世五烧制的高级名贵瓷器并没有用“洪宪”款识,因为袁世凯是在1915年12月12日正式宣布实行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到了1916年3月22日宣布撤消帝制,洪宪年号随之取消。   “居仁堂”为当时袁世凯在中南海的寓所,正宗的“洪宪”瓷 [详细...]
    1. 鉴别官窑先识款
    2. 清代景德镇御窑厂为皇家烧造了大量瓷器,在这许多官窑瓷器中,书写款识的作品占有很大比例。由于是官瓷,所以款识的书写也和明代一样有规律可循。绝大多数瓷器的落款在底中,如“大清顺治年制”、“康熙御制”、“雍正年制”等。款识一般有三类,青花四字或六字款,红彩四字或六字款,还有四字或六字刻款。从康熙朝(1662-1722)开始,官窑瓷器上还出现堂名款,如康熙的中和堂、雍正的养和堂,清后期慈禧太后居住的大雅斋、储秀宫等。御厂中对官窑瓷器的款识书写有专职的落款工匠,因而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风格。清代官瓷的款识都十分规矩,康熙官款约有大部分是楷款,有四字或六字款,少量为刻款,也有极少数篆款。各类款识以青花款居多。雍正楷款,也有篆款,乾隆以篆款居多,少量为楷款。乾隆以后的作品有篆有楷。但不同品种基 [详细...]
    1. 如何选择现代艺术瓷
    2. 现代艺术瓷作为不应被忽视的收藏新宠,具体地选择鉴别一件作品是尤为重要的环节。   首先,应看作品的造型,而造型往往被陶瓷艺人和收藏家忽视。因为人们最易被色彩打动,而轻视造型本身。作为一种三维空间的艺术形式,造型的本身就能体现出一种精神。或圆润、或挺拔、或纤秀、或雄强、或文儒、或豪放。造型虽是由简单的线条组成,但提供给人们的想像力却是无穷无尽的。   继而看装饰的效果。因为是现代艺术瓷,既要看装饰是否与造型统一,更要看装饰本身是否新颖和有创造性。瓷质材料的精美决定了装饰也应是惟美的。现在有些陶瓷艺人,简单地将国画画面移入瓷器装饰,效果未必很好。除少数作品外,两维空间的国画移入三维空间并不适合瓷器装饰。好的瓷器装饰应是在任何一个角度都能给人以效果的完整性,而不是有些画面太挤,有些画面太空。   第三看色泽 [详细...]
    1. 金代元代钧瓷与宋代钧瓷的区别
    2. 金、元时期的钧瓷制作,从某中意义上讲,还是对宋代钧窑工艺的继承和延续,金、元时期的钧瓷工艺特征不可避免地有时代烙印及本民族特色,形成与宋钧有差异的工艺特征。 宋代钧瓷无论是民窑还是官窑,器物造型都非常规整。民窑釉色多以天青为主,也有月白、天蓝、葱青;官窑则以运用金属铜“窑变”呈色之美妙著称。民窑较之官窑胎釉略薄,但是都能做到施釉厚薄得当,所见瓷器流釉、粘足的极少。宋代钧瓷大多施满釉,且器底多涂褐色(俗称芝麻酱色)护胎釉。鼓钉洗、花盆和盆奁,以及盘类以支钉支烧,其它则以垫饼烧造。宋钧胎质细腻致密,呈灰褐色,它吸水率低,瓷化程度高,叩之其声铿锵圆韵悦耳。从胎质断面可以看出,纯净无杂质,很少有空隙,很少出现釉层剥落等现象。 相关新闻 造型生动生肖金猪在香港粉墨登场 (1.8) 生肖文 [详细...]
    1. 康熙民窑青花瓷器鉴定技巧
    2. 早期康熙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也有器身与器底釉色不一致,个别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火石红,露胎处能看到一圈细密的旋环痕迹。 、康熙民窑器中常见缩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釉薄泛白,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有的足墙同面斜削呈尖状,圈足直径大,许多瓶、觚、罐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其折角处极为挺直,俗称二层台或台阶底。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夔龙折沿洗、印盒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露胎无无釉,圈足宽厚。 康熙中期青花由于烧成温度进一步提高,胎体洁白坚硬,断面有如糯米糕。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显疏松,偶有开片,还有一种亮青釉。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没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经过打磨,光滑呈泥鳅背状,但没有后期雍正青花的滚圆,少见 [详细...]
    1. 陶瓷质量好坏的鉴别
    2. 一般消费者对于美术陶瓷艺术品的鉴别因缺乏专业知识面感到有一定的难度,不过,采用以下的几种方法,也许能对陶瓷艺术品的鉴别有一定的帮助。 1,外观造型必需新颖、别具一格,颜色雅致、釉面细腻、手感光滑的器具,在注重艺术性和装饰性的基础上,也可注重实用性。 2,以上看下、从里到外、看有无变形、扭曲,有无缺釉、粘釉、磕碰掉瓷及疤痕现象。把陶瓷品放在柜台上,看是否平稳,有无翘曲现象;有口有盖的物品,一定试一下口与盖是否合适。同一规格、型号产品应大小、厚薄一致。 3,把瓷器放在柜台上、地上或用手托起,轻弹几下,声音清脆、响亮,说明质量好、结实,如声音异常,则说明有裂纹、内伤或破损现象。如大件陶瓷品,还应在不同部位听听声音。 4,带把、嘴中浮雕类的陶瓷艺术品,如花瓶两边的"耳"等, [详细...]
    1. 历代哥釉瓷器的特点与鉴定
    2. 哥窑瓷器从色泽区分,有月白、灰黄、粉青、灰青、油灰、深浅米黄等种类。哥窑瓷最显著的特征,是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如同凝脂;若置之于显微镜下,可见瓷釉中蕴含的气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腻的釉面间迸裂有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状网纹,其网纹之色浅黄者宛若金丝,细黑者如铁线,二者互相交织,因而被名之为 “ 金丝 ” 、 “ 铁线 ” 。宋代哥窑胎质坚细,瓷器口沿尖窄,厚釉在瓷器口沿不能存留,垂釉多在口沿边稍下处形成略微凸出之环形带,因口沿处胎骨略黯而被称之为 “ 紫口 ” ,此为宋哥窑瓷之一绝,尽管以后历代有许多仿宋哥窑,但在烧制上皆未能臻此绝艺。 宋代哥窑瓷既如此名贵,那当时其窑址又在何处呢?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据史料记载,浙江龙泉南宋时有章家 [详细...]
    1. 瓷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2. 中国古陶瓷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因为种种因素大部分陶瓷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为了保护文化遗产,下面给大家几点建议。   陶瓷器理想的储存方法是把瓷器放在定做的盒子里,盒子里有海绵或泡沫垫,不要把两件瓷器放在一起,如果非得放在一起一定要用泡沫隔开。要陈列的话最好是放在固定的木架子上,比如实木做的博古架。   在把玩瓷器的时候双手应该保持洁净和干燥,取下戒指,因为戒指会划伤瓷器的釉面。拿瓷器时不要戴手套,因为这样瓷器很容易从手中滑落,器体大的瓶、尊移动时因形体大,一般都是两段拼接而成的,所以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应该一手托住底,一手拿住脖子,以免使原来拼接起来的两节分离。有的瓶、尊装饰有双耳,我们在取放时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和损坏。要抓住器物的主体,而不要抓把手或瓷器佩饰部件等,因为这些地方都很容易断裂, [详细...]

展览活动
丹青抒怀——中国当代名家小品邀请展
 北京市海淀区绮春园
 
 群展
凹凸——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16号
回归自然 独抒性灵——陈危冰田园诗意画展
安丘市昆仑大街9号
闫家成:平凡简史
上海市静安区光复路127号
艺术访谈
追求艺术的精神——艺术家吕重阳访谈录
博宝艺术家网:是什么原因或者动力引导您一直坚持绘画不放弃? 吕重阳:当今大多数书画家,尤其是画国画的同道中人——... 详细>>
>>“我要创作价值两千万元的名砚”——访台山籍中国工艺美术...
>>留住手艺——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茅子芳、文乾刚访谈录
>>心系神舟 ——访“神5”邮票设计者之一 王虎鸣
>>杭间清华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主任杭间访谈
访谈视频
中国青铜文化 99
中国青铜文化 98
中国青铜文化 97
中国青铜文化 96
中国青铜文化 95
工艺理论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传统文化及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有利于形成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文章从思维方面的借鉴、运用传统符号作为装饰... 详细>>
浅探漆画艺术之工艺性与绘画性
名片的意义及分类
名片设计制作与名片印刷要点
唐宋墓室壁画世俗化倾向原因浅析
平面设计及印刷业务人员常识备忘手册-设计板块
软件界面设计要素-设计板块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设计板块
关于设计管理-设计板块
设计思考------设计师不应忽略的几点问题-设计板块
什么是设计之美?-设计板块
    联盟站点:>>
  1. 大众文化网
  2. 画画世界
  3. 菏泽新理想学校
  4. 菏泽市书法艺术研究会
  5. 红心伟业
  6. 阿特艺术网
  7. 中国书画家网
  8. 曹州艺术网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2

  工艺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gymsj.com,All right

外联部: 

邮编:100069 电话:   
技术部: 邮编:100052 电话: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21(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