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毛笔必具四德
-
毛笔虽然是实用工具,
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需求,
毛笔的制作工艺不断提高,
品种不断增多,
使毛笔日益完善和精美,
逐渐也成为收藏、鉴赏珍玩的古物。
我国最早的毛笔,
大约出现在近3000年以前。
在秦朝之前,
毛笔叫做“聿”和“不律”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才有了“笔”这个名称。
蒙恬奉命对毛笔进行了集中生产和改良,
所以有秦大将蒙恬造笔之说。
这以后,
宣州出的宣笔兴盛了好几个朝代。
其中在唐宋时期宣州生产的用兔毫制成的紫毫笔,
在海内外影响都很大。
到了南宋和元代,
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的制笔业非常发达,
[详细...]
- 砚的别称及由来
-
砚,
研墨工具。
由于墨汁的广泛使用,
砚台的实用价值越来越低。
砚,
看似简单,
实则也很复杂,
一种名砚史,
都可以写一部很厚的本。
砚有许多名称,
大多是古代名家、诗人、书画家的诗句延续来的,
多数人认可,
名字就算定了,
所以砚的别名很多。
略说知如下:
(1)石君。
宋代苏东坡曾为婺源龙尾山“罗文砚”(歙砚一品种),
写过一篇《万石君罗文传》传记。
说“罗文,
歙人也,
其上世常隐龙尾山。
”并说“罗文”因“助成文治,
厥功茂焉”封“万石君”
[详细...]
- 中国毛笔的种类和所谓的四德
-
毛笔虽然是实用工具,
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需求,
毛笔的制作及品种不断提高、增多,
工艺改进,
使毛笔日益完善和精美,
逐渐也成为收藏、鉴赏珍玩的古物。
我国最早的毛笔,
大约出现在近三千年以前。
在秦朝之前,
毛笔叫作“聿”和“不律”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才有了“笔”这个名称,
蒙恬奉命对毛笔进行了集中生产和改良,
所以有秦大将蒙恬造笔之说。
这以后,
宣州出的宣笔兴盛了好几个朝代。
其中在唐宋时期宣州生产的用兔毫制成的紫毫笔,
在海内外影响都很大。
到了南宋和元代,
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的制笔业非常发达,
[详细...]
- 辽砚:清乾隆时已名振天下
-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
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2006年,
桥头砚雕技艺被评定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辽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自幼受家庭熏陶,
十分酷爱书画和传统民族文化艺术,
十余年前,
偶然的机遇我接触了辽砚,
便与辽砚结下了不解之缘,
把她作为我的一生事业来奋斗。
倾我所有兴办辽砚厂、雕刻艺校、成立辽砚研究所,
目的就是要继承和弘扬这门辽砚技艺,
不仅不能让她失传,
而且还要使其更加辉煌。
[详细...]
- 赏心悦目话砚铭
-
砚铭是指砚台上书刻的铭文,
是集文学、书法、美术于一体的艺术瑰宝。
砚铭的内容,
一般是文字精炼的格言、警句、诗词和赞语,
文体比较自由、随意。
有的朴实无华,
直抒胸臆;有的含蓄内敛,
耐人寻味;有的意趣盎然,
飘逸潇洒。
铭文的书法字体有篆、隶、楷、草、行诸种,
有的砚铭周边还衬之以图案,
如兰草、劲竹、肖像、山水、动物等。
观赏砚铭,
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
能使人得到教益。
初唐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有一端砚,
上面铭刻着“润比德,
式以方,
绕玉池,
注天潢,
永年宝之斯为良”,
盛赞其砚台之美。
曾客居惠州的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收
[详细...]
- 歙砚收藏质量的优劣鉴别
-
对于砚的优劣,
由于人们喜好和侧重点的不同,
会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但其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仍是人们辨别砚优劣的共同标准。
具体来说,
我们可以从质、工、品、铭、饰等五个方面来分析和研究。
1.质即砚材的质量。
以歙砚来说,
不管是哪一个品种,
也不管出自什么坑口,
或者冠以什么名称,
总体标准应该是:坚实细腻、温润如玉、容易发墨、不损笔锋、不吸水、易洗涤、寒冬储水不冻、盛夏储水不腐。
凡达到或者基本达到上述标准的砚石,
即可认为是优质砚石,
反之,
就应属劣质砚石。
2.工即砚的雕琢。
佳石必欲良工,
以此衬托则艺术品位更高,
二者缺一,
[详细...]
- 康熙瓷笔筒的品种与断代
-
自公元1661年登上皇位后,
直至公元1723年,
康熙皇帝君临天下达六十多年之久,
由于他重视瓷器的烧制,
特别是文房用瓷的烧制,
所以文房用瓷在这一时期的烧制数量和工艺水平都到达了历史的最高峰。
他先后选派臧应选、郎廷极去景德镇署理窑务,
督造御用器物的烧制。
文房用瓷当时除笔、墨、纸之外,
一切瓷质文房用具在景德镇御窑场内均有烧制,
其种类之丰富,
制作之华美、造型之奇巧,
釉色之秀雅,
均可称冠于世。
康熙时期文房用瓷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
与康熙皇帝尊孔崇儒的文化政策分不开。
即位伊始,
他首先确立程朱理学为官方哲学,
采取怀柔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政策,
不断扩大科举取士名额,
[详细...]
- 说砚
-
砚的历史
砚为文房四宝之一,
以笔蘸墨写字,
笔、墨、砚三者密不可分。
砚之起源甚早,
大概在殷商初期,
笔墨砚始以粗见雏形。
刚开始时以笔直接蘸石墨写字,
后来因为不方便,
无法写大字,
人类便想到了可先在坚硬东西上研磨成汁,
如石玉、砖、铜、铁等。
殷商时青铜器已十分发达,
且陶石随手可得,
砚乃随着墨的使用而遂渐成形,
古时以石砚最普遍,
直到现在经历多代考验仍以石质为最佳。
砚,
是磨墨用的。
要求细腻滋润,
容易发墨,
并且墨汁细匀无渣。
砚也有石砚、陶砚,
砖砚、玉砚等种类之分,
最负盛名的是广东产的端砚和安徽产
[详细...]
- 刻铜墨盒的作伪辨析
-
步入市场经济的今天,
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
作伪手法层出不穷。
但相对而言,
墨盒因刻铜艺人几乎绝迹,
普通墨盒市场价格不高,
因此,
仿制品与其他古玩相比要少得多。
常见的作伪手法有:
新仿。
新仿墨盒由于刻制者缺乏基本书画功力和刻铜手艺,
刻工不堪入目。
加上制作粗糙,
较易识别。
有的通过烟熏等手法做旧,
上腊抛光,
形成假包浆,
细看即可确认为伪品。
旧仿。
名家作品如陈寅生、姚茫父,
民国仿制品极多,
如刻工较好,
仍不失为具有一定价值的收藏品。
修补。
墨盒因使用频繁,
[详细...]
- 说笔
-
笔的历史
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
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
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
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魁力。
不过由于毛笔易损,
不好保存,
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
毛笔的制造历史非常久远,
早在战国时,
毛笔的使用已相当地发达。
中国的书法和绘画,
都是与毛笔的使用分不开的。
古笔的品种较多,
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
就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
从性能上分,
则有硬毫、软毫、兼毫。
从
[详细...]
- 说纸
-
纸的历史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
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
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焕发着独有的光彩。
古纸在留传下来的古书画中尚能一窥其貌。
在纸张发明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人们是采用什么来作为记事材料的呢?根据文献和实物资料,
最早的人们是采用结绳来记事的,
遇事打个结,
事毕解去。
后来又在龟甲兽骨上刻辞,
所谓“甲骨文”。
在青铜产生以后,
又在青铜器上铸刻铭义,
即“金文”或“钟鼎文”。
再后,
将字写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
称&
[详细...]
- 说墨
-
墨的历史
墨给人的印象似稍嫌单一,
但却是古代书写中必不可缺的用品。
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
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
墨的世界并不乏味,
而是内涵丰富。
作为一种消耗品,
墨能完好如初地呈现于今者,
当十分珍贵。
在人工制墨发明之前,
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来做为书写材料。
墨的发明大约要晚于笔。
史前的彩陶纹饰、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简牍、缣帛书画等到处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遗痕。
文献记载,
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绳(木工所用)、墨龟(占卜)也均曾用墨。
经过这段漫长的历程,
至汉代,
终于开始出现了人工墨品。
这种墨原料取自松烟,
最初是用
[详细...]
- 歙砚的优劣鉴别
-
对于砚的优劣,
由于人们喜好和侧重点的不同,
会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但其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仍是人们辨别砚优劣的共同标准。
具体来说,
我们可以从质、工、品、铭、饰等五个方面来分析和研究。
1.质即砚材的质量。
以歙砚来说,
不管是哪一个品种,
也不管出自什么坑口,
或者冠以什么名称,
总体标准应该是:坚实细腻、温润如玉、容易发墨、不损笔锋、不吸水、易洗涤、寒冬储水不冻、盛夏储水不腐。
凡达到或者基本达到上述标准的砚石,
即可认为是优质砚石,
反之,
就应属劣质砚石。
2.工即砚的雕琢。
佳石必欲良工,
以此衬托则艺术品位更高,
二者缺一,
[详细...]
- 浅说湖笔
-
文房四宝,
笔居首位。
中国的毛笔是举世无双的书写工具。
古埃及的芦管笔,
欧洲的羽毛笔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
而毛笔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走来,
至今兴盛不衰,
足见其强大的生命力。
提到毛笔,
人们往往会想起“蒙恬造笔”的故事,
认为秦代名将蒙恬是毛笔的发明者。
其实,
事实并非如此。
《太平御览》引《博物志》日:“蒙恬造笔。
”崔豹在《古今注》中也说。
“自蒙恬始造,
即秦笔耳。
以枯木为管,
鹿毛为柱,
羊毛为被。
所谓苍毫,
非兔毫竹管也。
”唐代韩愈《毛颖传》以笔拟人其中提到蒙恬
[详细...]
- 鉴定铜墨盒有诀窍
-
近年来,
铜墨盒市场行情逐年上升,
于是就有人借机牟利,
制售假货,
地摊上出现了大量粗劣的仿制铜墨盒。
铜墨盒作伪手法及相应的鉴定方法,
一般有以下4种:
一是旧盒旧仿。
因陈寅生、姚茫父等人名气极大,
他们刻制的铜墨盒作品价格较高,
民国时期就有大量假冒其名的仿制品,
甚至有些同时代的高仿品,
面貌极似真品,
现在鉴定起来已十分困难。
这类铜墨盒真品布局章法大都大方、舒展而紧凑,
书画刻工形神兼备,
线条坚定、流畅、爽利、深刻;而仿品布局章法则往往委琐、局促而散漫,
书画刻工有形无神,
线条犹豫、板滞、软弱、虚浮。
二是旧盒新款。
有些铜墨盒是旧的,
[详细...]
- 如何挑选铜墨盒
-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旧铜墨盒市场行情逐年上升,
有人借机牟利,
制售假货,
地摊上出现了大量粗劣的仿制铜墨盒。
铜墨盒作伪手法及相应的鉴定方法,
一般有以下几种:
旧盒旧仿。
因陈寅生、姚茫父等人名气极大,
他们刻画的铜墨盒作品价格较高,
民国时期就有大量的假冒其名的仿制品。
有些同时代的高仿品,
面貌极似真品,
现在鉴定起来已十分困难。
真品布局章法大方、舒展而紧凑,
书画刻工形神兼备,
线条坚定、流畅、爽利、深刻,
而仿品布局章法则往往委琐、局促而散漫,
书画刻工有形无神,
线条犹豫、板滞、软弱、虚浮。
旧盒新款。
铜
[详细...]
- 文房清玩的种类
-
“文房”广义解释为文人的书斋或书房,
狭义则专指书写、绘画与读书的文具,
例如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三《士人赴殿试唱名》载;“其士人止许带文房及卷子,
余皆不许挟带文集。
”这里的“文房”,
指的是笔墨纸砚等文具。
“文房”一词最早见诸文献的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
当时专指国家典掌文翰的地方。
《梁书•江革传》云:“此段雍府妙选英才,
文房之职,
总卿昆季,
可谓驭二龙于长途,
骋骐骥于千里。
”这里的“文房”,
有点类似今天的档案馆。
[详细...]
- 说说极品墨
-
作为文房四宝中的墨,
是书写和绘画的重要材料。
墨的优劣,
不仅影响书画的艺术表现力,
而且是书画艺术品保存和传播的重要因素。
因此,
墨有“有佳墨,
犹如名将之良马”之美誉。
墨,
汉时陕西喻麋以产墨著名,
故取姓“喻”。
到了唐代,
易水一带盛产名墨,
故又改姓“易”。
墨以黑而有光为贵,
故名“玄”(又作光),
字“处晦”。
古时制墨多用松烟,
所以封爵为“松滋侯”。
此外,
墨的名号还有元香、陈玄、乌丸、乌金、麋丸、麋煤、
[详细...]
- 竹雕笔筒的养护
-
新收的笔筒最好不要用水洗。
老笔筒在乡下的老房子里一传就是几代人,
其表面的包浆和白皮物质,
是经受多年的自然因素、温湿度、特定的房屋条件,
由竹肌内生出的霉化物,
一旦年久,
这种霉化物的变化达到极限,
就会坚实地附着在笔筒竹肌表面,
对笔筒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笔者试验证明:经过在湿度25℃至 35℃,
相对温度在20%至25%,
不通风的条件下观察,
用水洗过的生霉长毛、开裂且易回潮,
而用大小秃头排笔清理后,
未经水洗的笔筒,
既不生霉,
也不开裂。
此外,
年代久远民间传世的竹雕笔筒,
其附着物已生根,
要清洗掉必须加适量的肥皂水,
这样很伤老包浆,
而枣红色的老包浆
[详细...]
- 文房清玩收藏的发展过程
-
“文房”广义解释为文人的书斋或书房,
狭义则专指书写、绘画与读书的文具,
例如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三《士人赴殿试唱名》载;“其士人止许带文房及卷子,
余皆不许挟带文集。
”这里的“文房”,
指的是笔墨纸砚等文具。
“文房”一词最早见诸文献的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
当时专指国家典掌文翰的地方。
《梁书?江革传》云:“此段雍府妙选英才,
文房之职,
总卿昆季,
可谓驭二龙于长途,
骋骐骥于千里。
”这里的“文房”,
有点类似今天的档案馆。
[详细...]
- 砚台:优雅收藏 理性投资
-
砚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來的,
又称研。
我国制造砚台的历史非常久远,
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
开始的砚台,
是用颜料在上面涂,
在石头上进行研磨。
到春秋时期砚台基本成型,
到汉代砚台基本被接受,
并从此抛开研石自成一体。
根据制砚原料的不同,
汉代以来,
砚台就有石砚、玉砚、陶砚、瓷砚、瓦砚、澄泥砚和铜、铁、银等金属砚的不同叫法。
但是从实用的角度,
一般只有瓦砚和石砚两大类。
瓦砚按照制作的不同,
分澄泥砚和砖瓦砚两种;石砚按照产地,
又分为端砚、歙砚、乌金砚、灵岩石砚、开化石砚、大沽石砚、沉州石砚、溪石砚、洮石砚、紫金石砚等十多个品种。
说起砚台的收藏,
一般人
[详细...]
- 话说铜墨盒
-
追溯我国铜墨盒的发展历史,
似乎并不太长,
据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云:“大约始于清嘉、道之际。
”但又云:“墨盒条:至于木工墨斗,
传说为鲁班所造。
”鲁班,
乃春秋时鲁国人,
人称我国建筑工匠的祖师。
如果说木工墨斗是由鲁班发明的,
那么这不就是今天墨盒发展的雏形吗?但铜墨盒又出自于何时?从考古发掘资料看,
南京明代吴祯墓葬发掘简报中指出(载于1986年第4期《文物》)在该墓室石壁龛出土一件铜墨盒,
外加木盒,
长10.2厘米,
宽9.8厘米,
高5厘米,
并且盒中还残存吸过墨汁的干丝棉,
可见铜墨盒至迟在明代就已出现,
又根据《孟子》曰:&
[详细...]
- 歙砚拾珍
-
歙砚以产于歙州而得名。
唐五代时,
歙州辖歙、休宁、祁门、黟、婺源诸县,
产砚诸坑主要在歙县、祁门县、婺源县等地,
而以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罗纹山)下溪涧中所产为最优,
所以歙砚又称龙尾砚。
歙砚始产于唐代。
据宋洪景伯著《歙砚谱》载,
唐开元年间,
有猎人叶氏逐兽至婺源长城里,
见垒石如城,
莹洁可爱,
携归成砚,
自始歙砚名闻天下。
南唐时,
由于受到帝王宠爱,
歙砚的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元宋李景在歙州设置砚务,
选派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务官,
派石工周全从其学习雕砚技术,
专门搜集佳石为御府造砚。
《渑池燕淡录》称:“南唐后主留意笔札,
[详细...]
- 古墨杂谈
-
墨派和墨家
各家制墨,
都有其不同的制墨风格与独特的墨品,
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派别。
因徽墨的赫赫声名,
除徽墨之外的其他制墨业者,
可置而不论。
所谓墨派,
即指徽墨的歇县、休宁两派。
自李廷哇落籍徽州以来,
千余年间徽州墨家辈出,
又无不以其各自的艺术风格称誉一时,
所谓歙县、休宁之分,
仅是就其艺术趣味、墨品等进行的区分。
歙县派墨家作品风格品类繁多,
墨家辈出,
以富丽堂皇、制工精致为主。
明清两代,
朝廷贡墨及地方官员贡墨,
多由歙县墨家制造,
另外,
文人雅士,
自造用墨,
也多托歙县墨家办理。
休宁派中以汪、吴二氏
[详细...]
- 谈明清笔筒
-
(编者按:今年明末清初时期的瓷笔筒的拍卖价一路攀升,
似乎特别受藏家推崇,
这除了笔筒制作质量的精美之外,
诗、书、画、印纹饰多重表现技法所蕴含的浓浓的文人情调,
不能不说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为此我们编发了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的文章,
“明清笔筒”帮助收藏爱好者对笔筒的发展演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
笔筒在古代文具中出现得最晚,
大致到了明朝晚期,
文人的案头才设置笔筒。
这与一般人的想象有些出入。
笔筒造型简单,
一般口底相若,
呈筒形,
少有大的变化。
比起其它文具,
笔筒简单而实用,
可在明朝中叶之前,
文房用具中却没有笔筒。
笔筒的前辈
[详细...]
- 鉴赏紫砂壶的基本常识
-
评价一件紫砂壶的内涵,
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形象结构,
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实用功能。
所谓形象结构,
是指壶的嘴、扳、盖、纽、脚,
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
精湛的技艺,
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
优良的实用功能,
是指容积和重量的恰当,
壶扳的便于执握,
壶的周圆合缝,
壶嘴的出水流畅。
同时要考虑色地和图案的脱俗和谐。
如果抽象地讲紫砂壶艺的审美,
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
形,
即形式的美,
是指作品的外轮廓,
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神韵,
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
即气质,
壶艺所内涵的本质的美;态,
即形态,
[详细...]
- 浅谈收藏紫砂艺壶
-
随着祖国的日益昌盛、发达、人民的生活的不断好转和提高,
民间收藏热亦不断高涨,
收藏世界博大精深。
今天,
我们暂时还不能放开收藏领域,
去谈收藏的博、大、精、深,
我们单就宜兴紫砂艺壶的收藏话题,
和大家共同探讨“宜兴紫砂艺壶的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
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喜欢收藏民族文化的藏家越来越多,
民间收藏可说是一股全民“收藏热”,
在这股热潮出现的时机、鱼目混珠、泥沙俱下的事亦接踵而来,
说白了就是防“赝品充塞”。
收藏是门学问,
别说是初入道的,
就是老于此道的,
稍有疏忽也会被赝品蒙骗过去。
其间,
[详细...]
- 紫砂壶收藏忌“土、老、色”
-
紫砂壶是民间收藏的大项,
其收藏与投资古已有之。
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期,
紫砂壶的投资价值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其市场价格也不断上涨,
但随之而来的是仿制品也大量出现。
曾有一位马来西亚的紫砂藏家,
家中紫砂藏品近千件,
但其中真正的艺术品也就几十件而已。
那么,
广大收藏爱好者投资收藏紫砂壶时,
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收藏紫砂壶应注意挑选精品、真品,
并看准市场行情。
一些名家制作的紫砂壶都很有收藏价值,
尤其是一些大师的作品,
一直是稳中有升,
而大量地摊上的紫砂壶,
绝大多数都是赝品或者粗制滥造的,
没什么收藏价值可言。
收藏紫砂壶,
一定要多
[详细...]
- “古董”普洱茶如何鉴别
-
近年来收藏普洱茶成为热门,
许多游客到云南旅游,
往往会选购一些普洱茶品尝和收藏。
但是市场上普洱茶种类繁多,
有生茶和熟茶之分,
有散茶和紧压茶之分,
有野生乔木和灌木之分,
更有等级之分。
仅散茶类就分十一个等级。
不少游客能够辨别铁观音、乌龙茶或其他种类茶叶的品质,
但是有能力判定普洱茶等级、好坏的少之又少。
因此往往以价格论品质,
而不是以品质论价格。
如果要对普洱茶的真伪、好坏、新陈、香味、时序、品性等有较高的认识,
就必须培养对普洱茶的情感和热爱。
产地决定品质
普洱茶以西双版纳、思茅、临沧即澜沧江中下游地段生长的乔木大叶茶为主,
特别以勐海、镇远、
[详细...]
- 好茶好水好茶具 专家教你喝乌龙茶
-
乌龙的“板眼”还是蛮多的,
把乌龙喝“到位”也是不容易的事。
乌龙茶也称青茶,
是介于绿茶(不发酵)和红茶(完全发酵)之间的一类半发酵茶叶。
因 此,
它具有绿茶清香的气味和红茶甘甜的口感,
并且巧妙地抑制了红茶之涩和绿茶之苦。
乌龙茶制茶的工艺大致步骤可分为:晒青、晾青、摇青、揉捻、干燥和拣梗。
泡好一壶乌龙茶的必要条件如下:
一、好茶好水好茶具
俗话说:“水乃茶之母,
器乃茶之父”,
有了好茶叶,
更需好水好茶具,
才能将其神韵表现淋漓尽致。
水最好是纯净水或矿泉水,
茶具则“宜陶景瓷”(宜兴的陶器,
[详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