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5日 06:26:18
    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从新概念篆刻扯开去

      分享到:
      2009-09-14 12:15:05

        叶一苇先生撰著的《中国篆刻史》日前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叶氏的另一部专著《中国篆刻学》不久也将刊行于世。

        叶老先生虽志在教育,却以篆刻、书法和诗词为终生雅好,晚年赋闲在家,更潜心于篆刻理论研究,先后撰有《篆刻丛读》、《雕虫札记》等多部著述。以其多年的造诣和执著,叶先生对于篆刻必有不少真知灼见,且听他———

        叶一苇

        中国的篆刻艺术是由古代的玺印发展而来,可以分写为“印学史”、“印章史”和“篆刻史”,过去,这三种“史”往往混为一谈,不分彼此。我个人认为,中国篆刻史应划分成古代玺印的“实用”和篆刻“欣赏”两个历史阶段:自春秋战国到秦、汉、魏晋,为古玺印的实用时期;自元代文人篆刻兴起直到现在,为篆刻欣赏时期;唐、宋则是这两个阶段承上启下的过渡。

        古玺印到了唐、宋,分成两条流向:一条是扩大了官印的形式,导致了以后官印的发展,这是实用的流向;另一条发展为文人篆刻,这是欣赏的流向。

        中国的篆刻,开始是以摹仿古代玺印的形式,刻作姓名印起步的,后来发展为“词句印”,印面呈现出“隽语秀句”,由简单的“穷款”发展为洋洋洒洒富有文学色彩的边款。所以,它的发展过程是逐步与文学以及其它艺术结合的过程。正由于如此,篆刻才脱离了附属于书画的地位,成为一门独立欣赏的艺术。我在《中国篆刻学》一书中,着重阐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篆刻的概念。目前,对“篆刻”概念的理解是混乱的,即把自春秋战国以来的玺印和后来的文人篆刻统称为“历代玺印”,没有区别它们的“实用”与“欣赏”作用,于是“印章艺术”、“篆刻艺术”模糊不清。概念的不明确,给理论研究与创作都造成了一些影响。本书认为,“篆刻”的概念是指自元代文人篆刻以来专为欣赏而创作的艺术作品。

        二、篆刻的言志抒情。篆刻作品刻什么内容,用怎样的形式,目的都是为了言志抒情。因而,“词句印”是篆刻创作的主要形式,最能表现篆刻的特性,也最具艺术价值。“姓名印”只能作为一种附带的创作。

        三、篆刻的艺术思维。篆刻创作既是文字的思考,又是艺术的构想,“理”与“趣”相辅相成,既要运用逻辑思维,又要运用形象思维。在创作的艺术构思中,往往博采众长,诸如古代篆书的造字原理、书画理论、诗词歌赋的美学思想等等,正是这些基础的综合作用,方能达到完美的形式。

        四、篆刻形式美的构成。篆刻的构成是以字法、篆法、章法、刀法为主要支柱的,这些要领既是历代玺印的精华,又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创造发展的。

        五、技法与道的升华。艺术的品位不停留于技法,而是要表现出境界,从印内到印外,耐人寻味。篆刻的形式与文字内容的相得益彰是历代许多篆刻家不断总结、创造的成果,虽为数不多,但值得发扬光大。

        六、深入与浅出。过去的篆刻家们不断地研究与探索,使篆刻由单调到丰富,逐步深入,到了晚清达到成熟,总结出篆刻艺术是诗、文、书、画的融铸。时代的变迁,要求篆刻有一个“浅出”的表达,以扩大受众面。既要“深入”又要“浅出”,既要避免走向工艺化,又要避免流于“商品化”,这是当前篆刻有待思考的问题。

        七、修养。篆刻是一门“浓缩”的艺术,它于方寸之间,呈现大千世界。历代以来,篆刻虽不乏名家,大家却很少。这种现象说明成就如何在于修养。中国的书画和篆刻艺术,虽形式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学识的综合体现。

        以上是我编写《中国篆刻史》和《中国篆刻学》的一些认识,不揣浅陋,请方家指点。因能力有限,浩浩中国篆刻史,非一人可以穷尽。但集腋成裘,拙作的真正动机在于抛砖引玉。

        来源:网络

      展览活动
      滉堂墨记——韩斌花鸟画作品展
       莱州市光州东街1288号莱州市新一中东门
       
       韩斌
      行走的男人,远去的马——苏新平个展
      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陶瓷三街E02
      大观——董浩绘画新作展
      北京市西城区琉璃厂西街52号
      人间茶事·王来文隶书茶事雅集
      泉州市晋江市大井口3号
      艺术访谈
      追求艺术的精神——艺术家吕重阳访谈录
      博宝艺术家网:是什么原因或者动力引导您一直坚持绘画不放弃? 吕重阳:当今大多数书画家,尤其是画国画的同道中人——... 详细>>
      >>“我要创作价值两千万元的名砚”——访台山籍中国工艺美术...
      >>留住手艺——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茅子芳、文乾刚访谈录
      >>心系神舟 ——访“神5”邮票设计者之一 王虎鸣
      >>杭间清华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主任杭间访谈
      访谈视频
      中国青铜文化 99
      中国青铜文化 98
      中国青铜文化 97
      中国青铜文化 96
      中国青铜文化 95
      工艺理论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传统文化及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有利于形成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文章从思维方面的借鉴、运用传统符号作为装饰... 详细>>
      浅探漆画艺术之工艺性与绘画性
      名片的意义及分类
      名片设计制作与名片印刷要点
      唐宋墓室壁画世俗化倾向原因浅析
      平面设计及印刷业务人员常识备忘手册-设计板块
      软件界面设计要素-设计板块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设计板块
      关于设计管理-设计板块
      设计思考------设计师不应忽略的几点问题-设计板块
      什么是设计之美?-设计板块
        联盟站点:>>
      1. 大众文化网
      2. 画画世界
      3. 菏泽新理想学校
      4. 菏泽市书法艺术研究会
      5. 红心伟业
      6. 阿特艺术网
      7. 中国书画家网
      8. 曹州艺术网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2

        工艺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gymsj.com,All right

      外联部: 

      邮编:100069 电话:   
      技术部: 邮编:100052 电话: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50(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