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的发展历程,本质上是一部关于笔墨演变与发展的历史。在这一演进过程中,笔墨不仅承担着写形抒情的功能,更集中体现了画家的学识修养、人格气节与精神理想。它兼具技法与心性的双重属性,关乎气象与品格,因此成为衡量格调高下的根本依据。基于此,宋元以来,论画必及格调已成为共识,格调在中国画评价体系中占据了核心地位。这一评价不仅确立了中国画始终以笔墨为核心的发展方向,更彰显出其独立于西方的艺术价值。
从魏晋时期春蚕吐丝式的游丝描,到唐代铁线描的成熟;从宋代皴法的系统化,到元明水墨的臻熟,都展现出笔墨体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延续性与创新性。即便佛教艺术的传入一度在形象塑造上带来外来影响,中国画仍以书写性笔墨为根基。相比之下,西方绘画依托透视、解剖和光影等科学方法,建立起以再现为核心的绘画传统。这种“体用之别”,使中国绘画与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