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0日 06:23:01
    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四川宝墩遗址展馆开馆 讲述4500年前古蜀人的生活

      分享到:
      作者:周洪双来源:光明日报2022-01-26 16:32:47

          宝墩遗址展馆开馆

          日前,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的宝墩遗址展馆揭开神秘面纱,“天府之根”——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向公众开放。在地底埋藏了4500年的陶石器、象牙杖等珍贵文物,为观众讲述古蜀文明的幼年时期——宝墩文化时期,古蜀先民深入成都平原,与水博弈的历史。

          何以为居?与水博弈、筑城而居

          宝墩遗址展馆位于新津区宝墩村的平畴沃野之上。一进展厅,灯光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引导观众进入成都平原神秘的远古时期。


          第一展厅“发现宝墩”详细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代考古人在宝墩遗址的工作历程以及宝墩文化的确认历程。

          1995年,宝墩古城作为成都平原发现的首座新石器时代古城得到确认。4500年前,一群古蜀人就在这片土地上筑城而居,耕种、生活,留下了坚固的城墙。

          随后,考古工作者相继发现了郫县古城、温江鱼凫城、都江堰芒城等7座古城,提出了“宝墩文化”——成都平原首个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命名,获得学界的广泛认可。至此,人们对成都平原人类活动的认识向前推进了800年,成都平原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中心之一。

          进入第二展厅,首先出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根出土于宝墩遗址的巨大乌木,乌木背后的墙上彩色图画,则将宝墩时期草木葱茏万物生长的生态环境更加具象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移步向前,一张巨大的投影屏幕上,出现了动画影像,将考古工作者20多年来的艰辛考古成果,转化为生动直观的动画图像,观众可以了解宝墩古城的发展演变历程:宝墩古城高耸的双重城墙并非同一时间修建,是人口扩张和与水博弈的结果。城墙修筑场景前的玻璃屏幕上,古蜀先民正在堆土筑城,通过动画,观众可以了解宝墩古城的修筑过程:挖城壕与筑城墙同时进行,城墙被拍打夯实逐层抬高。

          “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我们在撰写专业考古报告的同时,将考古发掘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展览语言,把发掘与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给公众。”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宝墩遗址考古工作站站长、“天府之根”策展人唐淼说。

          何以为食?种植稻米、饲养家猪

          在展厅中央,有一座大型的聚落格局沙盘,展示了根据考古人员最近5年发掘复原的成都平原最早的村落形态及不同类型的远古房屋。

          展板上的介绍,透露了这些房屋并非空想,而是考古工作者们通过一次次的考古发掘,在宝墩遗址发现了建造房屋的基槽,并且在基槽里柱洞中发现了碳化竹片,证明四川盆地常见的竹骨泥墙房屋,在宝墩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在房屋基址发现的红烧土,还证明这些房屋的泥墙经过了烧制。”唐淼说。

          那么古蜀先民又何以为食呢?唐淼说:“通过植物考古发现,宝墩古蜀人吃的是稻米,而且这稻米是他们自己种的,因为我们2020年在宝墩遗址发现了疑似水稻田遗存。在这片遗迹,不仅发现成熟水稻的植硅体,还发现了不同成长期的水稻植硅体,这充分说明了宝墩人已经开始种植水稻。”

          展厅中,通过放大镜,观众可以看到4500年前的“稻米”和“粟米”,这些植物种子早已碳化,但是通过植物考古工作者的努力,观众仍然能够找到并辨认出它们。

          通过植物考古还发现,在宝墩时期,除了稻谷,葡萄也是人们喜爱的美食。通过动物考古则发现,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饲养家猪。在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宝墩时期的家猪骨骼。各种渔猎使用的磨制新石器,也让人们大开眼界。

          陶器,是宝墩时期人们最主要的生活用具,在宝墩遗址发掘的陶片,拼对出了古蜀时期的陶锅和陶灶,其设计非常精巧。陶器虽是实用器物,宝墩人却用自己的巧手将其美化,在展厅里,可以看到宝墩陶器上的各种花纹,常见的是绳纹,而最为特别的则是水波纹和稻穗纹。

          谜团待解,引领探寻古蜀文明的起源

          “‘天府之根’展览意在引领我们探寻古蜀文明的起源。”唐淼说,宝墩古城的发展与修筑历程,展示了成都平原最早古城的发展轨迹。

          古蜀人走下高原,最初进入成都平原时,选择在高地向低洼区域的过渡地带建造古城,反映出先民既要用水,又要避水的选址理念。

          宝墩古城依水而建,又因水而废。但是具体来说,它从何而起、又去向何方?

          几千年来,在蜀地流传着蜀王的传说。2013年,在温江红桥村发现了一座距今4000多年的宝墩文化时期的墓葬,墓葬中安葬着一位30多岁的男子,身高1.60米左右,他的左手边放着一根长约1.04米的象牙权杖,而他的身后,则放着象牙牌饰。根据这些陪葬品,考古工作者认为,他可能是一位部落首领,但他究竟是谁?这还是一个迄今未解的谜。

          宝墩文化去哪儿了?三星堆遗址发现的神秘金杖,和宝墩时期的神秘象牙杖是如此形似,其间有没有渊源关系?金沙遗址发现了一只4000多年前来自良渚的玉琮,这只玉琮会不会早在宝墩时期就已经来到了蜀地,跟随先民辗转迁移?在展厅的墙壁上,留下了考古工作者心中的这些疑问,等待着未来的考古发现来解答。

          “虽然古文献上对于古蜀的记载甚少,艰辛的田野考古却让古蜀文化焕发出灿烂耀眼的光芒。”唐淼说,全面呈现20余年宝墩考古成果的“天府之根”——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将带领人们找回那段一度被遗忘的人类童年岁月。

      展览活动
      春江水暖——义乌、浦江、东阳馆藏近现代书画精
       金华市义乌市清波路99号
       
       张书旂、吴茀之、郑祖纬、朱恒、叶熙春、陈师曾、经亨颐、潘
      见微知著——柳大川陶瓷微书展
      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一号
      花开圣境 —— 张德娜绘画艺术展
      济南市历下区经十路11890号北京银行11层
      晷时印迹——周吉荣艺术展
      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三官殿1号
      艺术访谈
      追求艺术的精神——艺术家吕重阳访谈录
      博宝艺术家网:是什么原因或者动力引导您一直坚持绘画不放弃? 吕重阳:当今大多数书画家,尤其是画国画的同道中人——... 详细>>
      >>“我要创作价值两千万元的名砚”——访台山籍中国工艺美术...
      >>留住手艺——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茅子芳、文乾刚访谈录
      >>心系神舟 ——访“神5”邮票设计者之一 王虎鸣
      >>杭间清华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主任杭间访谈
      访谈视频
      中国青铜文化 99
      中国青铜文化 98
      中国青铜文化 97
      中国青铜文化 96
      中国青铜文化 95
      工艺理论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传统文化及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有利于形成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文章从思维方面的借鉴、运用传统符号作为装饰... 详细>>
      浅探漆画艺术之工艺性与绘画性
      名片的意义及分类
      名片设计制作与名片印刷要点
      唐宋墓室壁画世俗化倾向原因浅析
      平面设计及印刷业务人员常识备忘手册-设计板块
      软件界面设计要素-设计板块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设计板块
      关于设计管理-设计板块
      设计思考------设计师不应忽略的几点问题-设计板块
      什么是设计之美?-设计板块
        联盟站点:>>
      1. 大众文化网
      2. 画画世界
      3. 菏泽新理想学校
      4. 菏泽市书法艺术研究会
      5. 红心伟业
      6. 阿特艺术网
      7. 中国书画家网
      8. 曹州艺术网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2

        工艺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gymsj.com,All right

      外联部: 

      邮编:100069 电话:   
      技术部: 邮编:100052 电话: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64(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632(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