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9日 05:07:52
    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风流如斯的王献之

      分享到:
      作者:倪文东来源:中国文化报2017-04-25 08:26:49

        新妇地黄汤帖 王献之 唐人摹本 25.3×24厘米

        背景资料:

        王献之(344-386),东晋著名书法家,字子敬。羲之第七子。曾官中书令,人称“王大令”。性格高迈不羁,少有盛名,风流冠时。

        王献之工书法,自幼刻苦好学,后来精通行、草、隶、飞白等多种书体,尤以草书见长。其书法英俊豪迈,逸气逼人。他的书法初师父亲王羲之,后融入张芝的笔法,独辟蹊径,风格一变,时人称之为“破体”。羲之有七子,其中就有五个有名气,献之是最突出者,颇为父母所喜爱。他的书法,南朝齐、梁时代很有地位,唐宋以来书法家也多受其影响。世人称之为“小王”,与其父并称为“二王”。张怀瓘《书断》评其书法“若大鹏搏风,长鲸喷浪,悬崖坠石,惊宅遗光”。传世作品有《鸭头丸帖》,小楷《洛神赋十三行》等。

        执笔得法

        王献之是王羲之第七个儿子,他才华出众,聪明好学,尤其对书法有很大兴趣,表现出卓越的才华。年仅五岁时,王献之就已经写得不错,经常受到夸奖。因于此,王羲之也最喜欢他,经常手把手地教他笔法。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见献之正在书房练字,便想试试他的执笔,看是否得法。于是他趁献之不注意,冷不防去拔他手中的毛笔。结果,王羲之并没有拔掉儿子手中的笔。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王献之执笔得法,不高亦不低,不松亦不紧,可谓恰到好处,因此很难拔掉。羲之见此,异常高兴地说道:“这孩子将来在书法上一定能大有作为。”高兴之余,王羲之就把自己亲手写的楷书《乐毅论》拿出来,交给献之,让他临摹学习。

        之后不久,王献之的书法就取得了很大进步,而以小楷为最。在持续不断的努力中,他的书法技艺日益精进,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这在小楷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献之的小楷写得很工整,筋骨紧密,和父亲不相上下,世人称为“小王”。他用小楷写成的《洛神赋十三行》,“别创其法,率尔师心”,点画劲健,体势峻拔奇巧,风神秀逸萧散,被评为“字画神逸,墨彩飞动,为天下法书之冠。”

        一点之差

        王献之学书之初,有父亲王羲之的悉心指导,加上自己天资聪颖,刻苦练习,所以进步很快,写的字常常受到父辈们的夸奖。久而久之,被赞扬声包围的王献之便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他认为自己已然进了艺术殿堂,写得很好了。

        这天,王羲之正在书房看书,王献之推门进来了,手里拿着一张纸,上面写了一个“大”字,满怀期待地请父亲过目,心想父亲肯定会表扬自己。谁知王羲之看后,一句话也没说,只提笔在“大”字下面加了一点,“大”变成了“太”,就这样把王献之打发了出来。献之站在门口,看着手里的“太”字,不知父亲是什么意思,是“太好”,还是太差?不明所以的他不敢问父亲,只好去请母亲看。郗夫人仔细看了看这个“太”字,说道:“依我看这个字只有下面这一点是下了功夫的。”听了母亲的话,王献之感到十分惭愧,随即明白了父亲的意思,知道自己的书法还差得太远,必须认真学习、刻苦用功才行。

        从此,王献之学书更加勤奋努力,对自己要求也更严格,终于成为王家子弟中书法成就最高的一位,被誉为具有革新精神的书法家。王献之性情开朗,风流洒脱,傲视权贵,高迈不羁。他不但继承了父亲的书风,还善于变法革新,独创“破体”,成为“晋书尚韵”的突出代表,对后世书坛产生了重要影响。

        偷梁换柱

        从小跟着父亲学习书法的王献之,天资聪颖,勤奋用功,因之进步很快,写出的字经常受到父亲的夸奖。王献之学着学着,不断听到父亲的夸奖,不免有些飘飘然了。他觉得自己的书法已经赶上了父亲,因此总想找个机会和父亲比试比试。

        机会终于来了。这天,王羲之酒后兴起,在墙壁上写了一幅字,因着急出门办事,就放下笔匆匆走了。王献之见时机已到,心下窃喜,赶紧把那幅字中的一个擦掉,又自己挥毫给补上,完成了偷梁换柱的“壮举”。他放下笔仔细看了看,觉得一模一样,心想父亲肯定发现不了,便放心满意地回自己房间了。

        王羲之从外边办完事回来,站到了墙壁前,他一眼就看出了那个被改动的字。羲之以为是自己没写好,就生气地说:“我是怎么搞的,写了一辈子字,这个字竟写得这么糟。难道是我酒后一时失手才写成这样子的?”听到父亲如此说,王献之吓得不敢吭声,等父亲平静下来以后,他才去向父亲承认自己的过失,把实情告知了父亲。知道真相的王羲之并没责怪他,却让他更感到惭愧,并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加倍努力学习书法,争取早日赶上甚至超过父亲。

        劝父改体

        王献之年少时,不但写得一笔好字,对书法理论也有深入研究,并悟出了许多书法道理。尤为突出的一点是,他通过分析草书和张芝的书法,得出了自己对于草法发展的观点,很有价值。因于此,他曾大胆劝说父亲改变书体。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天,献之对父亲说:“父亲十分喜欢章草书,写得很到家。但孩儿斗胆一句,我觉得章草书法气势不够开阔,没有达到宏阔飘逸的程度。最近,我看了不少张芝等人的草书,也接触了一些民间书法,经过分析研究,我认为今草比章草要好,它介乎章草和狂草之间,具有纵横的意趣和奔放的气势,打破了传统书法的局限,颇为新奇。况且,世间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发展变化。章草已不适宜于时代,早该被取而代之,只有今草才是草书发展的新方向。所以,我斗胆向父亲建议,请您改变书体,由章草转向今草。我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父亲指教!”王献之这番话,说得王羲之惊喜万分,他心想:这小子果然天分高,进步快。这些我怎么就没去想呢?王羲之赞扬了儿子这种创造性的想法,鼓励他再接再厉,并欣然接受他的建议。

        从这以后,王羲之开始全力投入今草书法。他集前人笔法之大成,并努力创新,终于日有所成。后来,王羲之的今草书法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天资秀媚,神奇超妙”,成为后代尊重和师法的典范。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展览活动
      见贤思齐:明清肖像画特展
       苏州市高新区长江路399号狮山文化广场
       
       文物
      巨幅名作
      台北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
      笔墨见真章:故宫书法导赏
      台北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
      布鲁斯·瑙曼
      香港中环荷李活道10号
      艺术访谈
      追求艺术的精神——艺术家吕重阳访谈录
      博宝艺术家网:是什么原因或者动力引导您一直坚持绘画不放弃? 吕重阳:当今大多数书画家,尤其是画国画的同道中人——... 详细>>
      >>“我要创作价值两千万元的名砚”——访台山籍中国工艺美术...
      >>留住手艺——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茅子芳、文乾刚访谈录
      >>心系神舟 ——访“神5”邮票设计者之一 王虎鸣
      >>杭间清华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系主任杭间访谈
      访谈视频
      中国青铜文化 99
      中国青铜文化 98
      中国青铜文化 97
      中国青铜文化 96
      中国青铜文化 95
      工艺理论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将传统文化及设计理念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有利于形成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室内设计风格。文章从思维方面的借鉴、运用传统符号作为装饰... 详细>>
      浅探漆画艺术之工艺性与绘画性
      名片的意义及分类
      名片设计制作与名片印刷要点
      唐宋墓室壁画世俗化倾向原因浅析
      平面设计及印刷业务人员常识备忘手册-设计板块
      软件界面设计要素-设计板块
      绿色设计(Green Design)-设计板块
      关于设计管理-设计板块
      设计思考------设计师不应忽略的几点问题-设计板块
      什么是设计之美?-设计板块
        联盟站点:>>
      1. 大众文化网
      2. 画画世界
      3. 菏泽新理想学校
      4. 菏泽市书法艺术研究会
      5. 红心伟业
      6. 阿特艺术网
      7. 中国书画家网
      8. 曹州艺术网
      工信部备案号 京ICP备11041342号-12

        工艺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gymsj.com,All right

      外联部: 

      邮编:100069 电话:   
      技术部: 邮编:100052 电话: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2.173(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76(mb)